“老爺……先生言重了,都是我應該做的。”鍾仁急忙回道。公孫典一直反對鍾仁稱呼他為“老爺”的,平時讓他稱呼先生。
“我死後,煩請鍾大哥做最後一件事,把夫人她們送回家族,鍾大哥以後就自由了,謝謝你為我們做的一切!”公孫典繼續說。
“先生請放心,我會盡力的!”鍾仁面色沉重地應道。
公孫典好似放下一副沉重的負擔,重重地舒了一口氣!轉而沉默不語。公孫睿見此情景,示意鍾仁和公孫衍走出,只留下風氏一人陪伴。
客廳內,公孫衍請二伯坐下並奉上茶水,其他人則佇立不語。
過了約一盞茶的時間,風氏面帶淚痕緩緩地走進了客廳,公孫衍連忙上前問道:
“娘,爹爹怎樣了?”
“你爹……他……他睡了,”風氏悲聲回道。
公孫睿聞言起身走入臥室,公孫衍也跟了進去。
臥室內,公孫典面色平靜,安詳的躺在床上,公孫睿走過去,拿起他的手仔細把脈,又探了探他的鼻息,隨即搖了搖頭,輕輕放下公孫典的手,用被子把他的頭蒙上。然後拉著公孫衍走到客廳對眾人說道:
“三弟去了,準備後事吧!”
少傾,又補充道:“按照三弟的遺願吧!一切從簡,明天一早出殯,我也要回去安排一下。”
說完,公孫睿步履蹣跚地走出房間,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
眾人聞言,哀聲一片。好在風氏已有心理準備,強打精神開始在家中設定靈堂並給公孫典沐浴更衣準備後事。不久,公孫睿也派其長子公孫熠趕到,幫忙打理,並帶來出殯、服喪用等一應物件。
第二天一早,剛到寅時就啟程出殯,公孫衍與母親、弟弟妹妹身著生麻布孝服,扶著靈柩走在隊伍前頭,一出院門就見到前面有許多人影佇立道路兩旁,原來是公孫典早年救治過的人聞訊趕來為其送葬。定是公孫睿在準備殯葬用品時走漏了風聲。
見此情景,公孫衍與母親感動不已!所謂世態炎涼,冷暖自知,趨吉避凶本就是人的天性,錦上添花的人很多,落井下石的也大有人在,但患難時雪中送炭的人又有多少?家中突逢變故,不禁使公孫衍小小年紀生出許多感慨!
一行人迤邐而行,不久,來到了鎮外的一座小山旁,那裡,公孫睿早已派人將墓地準備就緒。簡單下葬並舉行儀式後,天色漸明,眾人陸續離開了。
公孫衍與母親和鍾叔等人默默佇立在公孫典的墳前,久久不願離去。適逢九旻,秋風乍起,落葉飄零,一派蕭瑟景象,望見母親擁著弟妹啜泣的身影,公孫衍心中倍感淒涼,不禁想起父親的臨終告誡:“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最好!”這一刻,他立志行醫、懸壺濟世的信念開始動搖。
華辰國素來以“禮”治國,居喪制度規定父亡子女要守孝三年,且須住在墳墓旁邊;特殊情況下可以從簡,但至少也要守孝三十六天,年幼可居家守孝。
回到家中,公孫衍先是在靈堂與母親、弟弟妹妹一起為父親守靈三日,接待前來祭奠的親友;隨後便是幫助母親整理父親的遺物,協助鍾叔處理各種事物,為返回家族做準備。
公孫衍家中有很多有關醫藥的典籍,大多是公孫典青少年時期從家族藏書樓中抄錄的,還有很多是公孫典的行醫記錄和診治患者的心得體會。如果公孫衍想子承父業在醫藥行業有所成就,公孫典的這些遺物無疑是十分珍貴的。
望著父親留給他的這些典籍、心得,公孫衍心中悽然不已,父親性格堅毅而執著,始終追求醫術的完美和用藥的極致,本著醫者仁心的態度,懸壺濟世、扶危助困!為了救死扶傷,父親常常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國家有難時也毅然從軍上戰場,可到頭來竟落得如此下場!這一切給少年公孫衍留下了巨大的陰影。那種對命運把控的無力感,第一次清晰地襲上心頭,從小立志行醫的信念也開始有些動搖。
父親的去世,使家裡沒了經濟來源,弟弟、妹妹年幼,公孫衍也突然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他心裡不覺茫然,甚至有些惶恐!他年紀尚小,出門行醫顯然是不現實的,短時間內二伯他們雖然可以幫些忙,但所謂“幫急不幫窮!”此事不可長久。他決定,待守孝期滿後,就去家族的店裡找份幫忙打理藥材生意的活來幹,甚至可以做醫助,他自信雖不能做為醫生“登堂入室”,但與行醫有關的各種瑣碎事務他還是能夠勝任的,公孫衍心裡暗自打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