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第六百一十六章 科學大神(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一十六章 科學大神(二) (1 / 3)

早期的科學,貶義叫做巫術;褒義叫做神通。早期的科學家,無權無錢長得醜混跡民間的,貶稱端公巫婆;有權有錢長得帥入得廟堂的,尊為神仙菩薩。

朱平槿和他的老婆萬事靈驗,還擁有巨大的權力和財富。人類社會對金錢權力的崇拜,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自然而然將他倆推上了神壇。

從羅姑娘大慈寺禮佛到真武宮改名天蓬宮,蜀地的造神運動有如坐上了火箭,一炮沖天,飛向未知的深空,卻不知在哪兒剎車。

對於這一切,朱平槿和羅雨虹兩口子以及許多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大臣很清楚,卻不約而同地動用國家機器故意縱容甚至宣揚引導。

原因無他。

一場新的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意味著“天命在吾”。從此朱平槿繼統大明的合法性,在血統、法統和道統三件利器之外,又多了個更加鬼神難測的天意!

大明朝的屁民目不識丁,就是愚昧無知的代名詞。絕大部分的知識,都壟斷在一小撮士紳階層中。

蜀地剛開始在縣鄉村三級廣泛推行識字班,普通百姓的文化並不高出大明朝的平均水平。

對於蜀世子夫婦那些口口相傳的神蹟,百姓中的百分之九十九會被上頭那點密不示人的心思繞得雲裡霧裡,心甘情願充當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剩下的那百分之一要麼被吸收,要麼被利用,要麼乾脆被咔嚓。

造神運動對於百姓,既等同於一針興奮劑,又相似於一副麻醉藥。打了興奮劑,嗑了麻醉藥,屁民想不嗨都不行。這一點,在火器局的大國工匠群體中表現得最明顯。

四川火器局行政式的上下關係、師徒制的人際關係、半軍事化的企管模式以及遠高於普通屁民生活水平的優渥待遇,讓朱平槿兩口子的光輝形象在這裡無比偉岸,再鍍上閃閃發亮的金邊。他們的隻言片語都被無限放大,成為上天意志的化身,成為神佛人間的代言。

在火器局,這自然化為了一切生產科研行為的指南。

於是乎,五百年的知識積累提前明確了科研方向,避免了在繁複的探索中耗費資源;

令行禁止的軍隊管理模式確保了科研效率,杜絕了科研團隊中的工科男慣有的自以為是和自由散漫;

不計成本的資源投入夯實了物質基礎和人心基礎,推動了科研專案的齊頭並進四面開花。

制度優勢和資源優勢,讓四川火器局以無與倫比的力量橫掃一切的競爭者。它像開掛的阿三一樣,從零開始,短短一年多便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為大明朝工業化的先驅者和領跑者。

情報局根據各方面的情報研判比對認定,至崇禎十五年秋天,蜀地的軍事工業在生產能力和技術等級等主要指標上,已經全面領先於韃子和京師朝廷。至於闖獻流賊,據說除火藥生產數量一項指標還較可觀之外(注一),其他的只配給蜀地舔小腳趾。

……

五寸半大炮與新式銃管的試製成功並迅速投入批次生產,便是四川火器局這一硬體軟體綜合優勢的全方位體現。

五寸半大炮是蜀地首次以炮管內徑來命名的火炮。以炮管內徑來命名,本身就說明了炮管內徑製造的精度已經大幅度提升。

火器局本來打算以十五斤銅炮的鑄造方法來試製五寸半大炮。但五寸半大炮僅炮管即重逾千五百斤,十五斤大炮和七斤半大炮根本沒法比,火器局銅料庫存肯定不敷使用。所以即便試製成功,也很難投入批次生產。

就在批次生產計劃面臨難產之際,年前某一天突然被國家需要的中年鐵匠馮氏兄弟,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率領龐大的徒弟團隊,與研究院的書生們成立了個攻關團隊一起進行三結合。這一結合便是十天半月。最後,攻關團隊終於拿出一個匪夷所思的造炮工藝方案:

用鋼錠代替青銅,以熱衝代替澆鑄!

大炮無論是銅鐵質地,本質上都是一根有底的中空金屬管子。大明朝乃至大明朝所知的整個世界,通行的制炮之法只能是鑄造,也就是將鐵水銅汁往準備好的模子裡倒。等鐵水銅汁冷了,扒掉模子,便是一門幾乎完整的大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