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四百五十五章 保安隊長(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四百五十五章 保安隊長(五) (1 / 3)

崇禎十五年,文安之已經整整五十歲了。

在這五十年中,文安之學會了兩件事。

一件是天意難違,人需隨遇而安;

二件是天意難測,人應趁時而起。

在這五十年中,文安之的所作所為,正合了他父親給他們兩兄弟起的名字:“既來之,則安之(注一)。”

二十年前,即天啟二年,文安之以鄉試亞元的身份應壬戌年春闈,高中進士。放榜之日,得中者盡皆歡天喜地,而文安之卻悶悶不樂。

無他,成績之差大出意外。

文安之的曾祖、祖輩皆是文人或癢生,父親文國珍是舉人,做過知縣,伯父文國卿是恩貢,可謂一門宦儒,世代書香,更何況他還是廬陵文天祥的後人!

文安之少年學文,不久便名滿鄉里。夷陵的詩文前輩雷思霈曾譽之為:一汗血駒也!。放榜之前,文安之曾經心高氣傲,自信滿滿,三甲難登,一個二榜賜進士出身跑不了。

然而皇榜一出,文安之大失所望。

狀元是文徵明的曾孫文震孟;二榜七十七人,名單中有汪喬年、倪元璐、夏時亨、陳演、盧象升、黃道周等許多過去或現在大明朝政壇上的風雲人物。而他呢,僅僅出現在賜同進士出身名單的角落裡。三榜三百二十九人,其中就有現任四川巡撫廖大亨、川北守道龍文光。

科舉既失意,宦途亦不順。

三年庶吉士,觀政翰林院。

身處京師官場那個汙水橫流的圈子裡,所見所聞讓文安之明白,有天啟皇帝對魏忠賢之寵,大明朝便無朗朗乾坤之天。他文安之縱有滿腔熱血,亦無揮灑之處。於是文安之理性地選擇了退避,以丁憂之名,躲回了山清水秀的夷陵故土。

數年後,當崇禎皇帝剪除魏逆一黨,文安之再次欣然入朝,就任南京國子監司業(注二),與南京國子監祭酒、同年好友倪元璐搭檔。此間幾年,他雖然轉任過幾個左右春坊的職務,但都是文學之臣,閒散之官。不久後,當倪元璐調升,他終於接替了祭酒一職。

然而,文安之的第二次仕途到此為止。因為他得罪了當朝首輔薛國觀。

國子監祭酒雖不是位高權重之官,但是它有一項實權,即把控著許多人升遷之路的第一道門檻。每年的恩貢名額,都是肥缺。薛國觀當然想把自己的人塞進去,而正直不阿的文安之則堅持以才取士的原則。很快,銜恨在心的薛國觀便找了個罪名將文安之罷官。不僅罷了官,而且還將他官員的身份一併“除籍”。

也就是說,曾經的南京國立大學校長文安之現在只是個罪民,連罪官都不是!

二十年宦途,兩朝帝王,兩次罷官。一朝是天啟皇帝,一朝是崇禎皇帝;一次是半推半就,一次則是汙名滿身!

文安之生性淡薄,不戀權柄。可宦途生涯的慘痛經歷,讓他刻骨銘心。

文安之知道,曾經強大富庶的大明朝已經在腐爛的汙泥中難以自拔,正在向覆亡的深淵加速前進。只有這故鄉的山山水水,才是他心靈的歸屬。他已經做好準備,在此安渡餘生。然而,當蜀王府招募流民入川墾荒的訊息傳到耳中,他才發現,自己心中的那點殘存的火焰並未熄滅,它還在燃燒!

它之所以還沒有大放光明,是因為它還沒有遇到明主賢君!

……

有了志趣高雅的新客人,喝茶會談的地方沒有選在破爛的倉房裡,而在一顆巨槐的翠陰下。一方的主角也由蜀地宗室朱至瀚,變成了保鏢模樣的呂三。因為蜀地近期的奇聞軼事太多,容美方面的人對此特別感興趣,尤其是那位文先生。

“……斯是之時,真可謂千鈞一髮!”

表情誇張的呂三對著容美方面的客人大叫道:“牛角寨的土匪虎視眈眈,而仁壽一城的百姓,全部斷糧!崇文先生下令,自他以下,每日只吃二兩!我身負重託,星夜前往蜀王府請糧。世子不在,我一個左護衛的小兵,安敢擅闖王府?站在端禮門前,我當時那個急呀!”

所有的人都聽得出神,除了朱至瀚。

呂三一臉後怕的樣子,擦了擦額頭滲出的汗水:“家裡有媳婦老孃等著我,但我不敢回家。我一回家,那仁壽縣的幾千百姓還都不得餓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