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平槿的火磚辦公室裡,張法孔用他豐富的官場經驗分析廖大亨的處境,進而認為廖大亨很快就會成為朝廷對朱平槿下手的目標。
畢竟,調虎離山、剪除羽翼、釜底抽薪諸策,是朝廷對付尾大不掉的地方悍臣玩熟了的的老辦法。
“……王應熊出逃,必然上書朝廷,隱匿其罪,反嫁禍於世子廖撫;中樞有周延儒為其張目,其言勢必上達天聽。斯時朝議譁然,群臣議罪,天子震怒,必然問罪蜀地!
世子乃宗藩親貴,一國之主,又素有仁賢之名,非唐王之譙類也。朝廷無端問罪世子,必然震動天下,留諸青史,其難甚矣。
然老臣竊為廖撫憂矣。
巡撫,不過天子一欽差耳。以朝廷故事,各省撫按多是一年一議。
若天子有旨:著某某再撫一年,則其行事彰以王命旗牌。綱紀之下,何人不從?
若天子下旨回京,抑或改撫他省,則其何能為哉?
廖撫入川已一年有餘,朝廷以蜀地賊寇勢大,四面殘破,去留之處分遲遲不下。如今蜀地土賊已平,百姓安居樂業,廖撫之去留,唯一紙詔書爾!
況乎自古有言:三人成虎,讒言在側;群鴉鼓譟,蒙塞聖聽。天子性格剛強,難免一時激憤……
一旦聖旨入川,廖撫接是不接?不接旨,豈非抗旨不遵,罪加一等?
老臣更慮者,天子因此疑心世子,多加掣肘,斯時國基動搖……”
……
張法孔參劾廖大亨,實際上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朝廷以為彈劾奸臣的人便是忠臣,結果還是與朱平槿穿一條褲子的奸臣。
四川巡撫的大位,依然還是在蜀王府和朱平槿的控制之中。
然而,這條計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張法孔不具備擔任四川巡撫的資格。
因為各地戰事不斷,負責領兵的督撫之位,在崇禎年間越發重要。督撫之位,幾乎都從有戰爭經驗和功績的文官中挑選。張法孔的個人履歷中根本沒有戰陣經歷,對軍隊毫無影響力,再加上他年老多病,所以絕不可能當上四川巡撫。廖大亨倒臺,接替四川巡撫的官員很可能來自於省外。
然而,事分兩半,張法孔這餿主意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
對遠在京師的崇禎進行戰略忽悠,進而贏得整軍備戰的充裕時間,是朱平槿的既定之策。
廖大亨向朝廷發出的諸多奏疏貫徹了這個思想,李存良透過欺騙錦衣衛使駱炳章進而欺騙朝廷,也大致符合這個思想。
既然朝廷遲早要對廖大亨下手,不如自己先招人對廖大亨下手,這樣既爭取了政治上的主動,也贏得了整軍備戰的時間。即便年底前朝廷派來一位朱平槿不喜歡的新任巡撫,朱平槿也可以尋個機會,利用手裡掌握的軍事力量,迫使他乖乖地就範。
至於廖大亨,並不會損失任何利益。
他早已表了態,跟著朱平槿一條路走到黑。
實際上廖大亨想得很清楚,朝廷扒了他的官皮,不是災,而是福。因為他作為朱平槿私自委任的首席軍機大臣,權利和利益一點不會少。
此計若成,最高的獎勵便是時間。
朱平槿也不貪心。他知道,只要把眼下局面維持到今冬明春,按照歷史的走向,那麼就有一萬個理由大展拳腳,再也不看北京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