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五百二十六章 化石為戈(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五百二十六章 化石為戈(一) (1 / 3)

大凡經歷過某些事的人,都知道一件事最難的不是去做,而是在決定如何去做,也就是難在決策。投資炒股是這樣,搞政治也是這樣。

朱平槿從來就不願意搞階級鬥爭,但殘酷的社會現實告訴他:階級是客觀存在的,把“階級”改頭換面包裝成意義淡化的“階層”或者意義更模糊的“族群”,並不影響他本來的實質含義:因為擁有財富的多寡,不同的人所形成的利益共同體。

有階級,就必然有階級矛盾,就必然有階級鬥爭。一旦矛盾激化失控,就必然伴隨著流血死人。

大明朝烽煙處處的內戰,本質上就是一場規模空前的階級鬥爭。士紳地主和貧困農民,作為兩個對立的階級,雙方無一不竭盡全力,為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利而廝殺。

這與關外民族戰爭的性質截然不同。

然而作為蜀世子的朱平槿,卻不能放任這種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毀了四川。

他要將四川打造成為將來征戰四方的兵源糧源兵工基地,就必須將蜀地之內的階級鬥爭控制在能夠容忍的範圍之內。

然而,一小撮士紳頑固地攥住既得利益不放手,而且還試圖引來京師的政治勢力來壓制甚至消滅朱平槿,這就突破了他劃定的紅線。

所以朱平槿在現實環境的逼迫下,開始出手反擊。

他公開發出以“霹靂手段”來“打倒土豪劣紳”的號召,意味著在四川全境持續數月鎮反運動的正式開始。

隨著鎮反運動的開展,無數的人頭即將落地,社會的財富即將重新分配,蜀地三百年形成的政治經濟生態幾乎在血泊中一夜間重新洗牌。

崇禎十五年四月七日傍晚,在邛州之亂平定的那一日,蓄勢已久的彭山駐軍開始向眉州進逼。

軍隊由宋振嗣直接率領,包括護國軍第二團第二營、董卜獨立營、彭山守備營和雙流守備營各一部以及松林山武學的學生隊、補充兵第一、二營各一部,共計兵力約三千人。

然而,護國軍的行動沒能瞞過日夜睜大眼睛盯著彭山方向的眉州團練兵。

在眉州以北二十里的三墩壩,猝然爆發的戰鬥讓護國軍和平進駐眉州的希望化成了泡影。

三墩壩有一個小型的堡寨,駐紮著眉州團練不足兩百人,主事者是個姓樓的當地士紳,其子曾於去年橫屍於巡撫衙門之前。

探知護國軍到來,樓某某滿腔的仇恨頓時化作一陣火銃打去。

靠前指揮的副團長兼二營長劉連鵬見此情景,並沒有繞過去,反而指揮前衛第二營展開,開始了對樓家寨的四面圍攻。待到全殲了這股敵人,已經黎明時分。

樓家寨的隆隆炮身,徹底驚醒了眉州的團練兵。眉州外圍的守軍趁此機會,在黎明前全部縮回了州城。他們憑藉眉州城堅固的城牆與私鑄的數十門大小鐵炮,與護國軍第二團的先頭部隊形成了對峙。

地主老財們為了保護在城裡的財產,祭起了他們的傳統戰術:烏龜大法。

高大厚實的城牆,給了他們心理上一種虛假的安全感,讓他們難以正確地評估局勢。

對於護國軍而言,一場代價高昂的城市攻堅戰似乎無可避免了。然而,這正是護國軍想要的結果。

不僅因為時間空間等諸多要素完全在護國軍一邊,而且因為眉州城裡除了糧食、人口和名勝三蘇祠之外,其實並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蜀世子朱平槿特別擔心。至於金銀,既不能吃也不怕火燒,城市即便化為灰燼,城裡金銀一點也不會損失。

三千護國軍將士趁著敵人放棄城市外圍的機會,迅速將眉州城團團圍住,然後揮動大鋤頭小鐵鏟,開始了他們標準的土工作業:挖掘壕溝、構築胸牆、釘置鹿砦、整修炮壘。

彭山和仁壽等縣派出的數千支前民夫使工程進度大大加快。三日之後,環城築壘體系已經初現規模。

平地而起的土城猶如一道鐵箍,將孤懸川南的眉州城包裹其中,讓它變成了護國軍的囊中之物,就等著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