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計方定(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計方定(六) (1 / 3)

朱平槿前世的哲學,最重要的論述便是抓主要矛盾。對於朱平槿這樣的領導來說,就是不能所有問題一把抓,而要抓住事關全域性的核心要害。朱平槿解決了槍桿子由誰掌握的問題,軍改的其他難題便迎刃而解。

廖大亨在他的奏疏中,簡明扼要地列出了軍事改革的主要內容:

設立保成都、重慶、保寧、瀘州四個旅級軍區,分別指揮川西、川東、川北和川南四個方向的作戰。四川都司羅大爵、川北副將劉鎮藩、署瀘州判官賀有義,加上已經任命的宋振宗,分任川西、川北、川南和川東四個軍區的司令。

四川都司所轄十二衛十一所已經完全傾廢,一律革除。邊衛實土衛實行文武分治,設立州縣和守備團、營。衛所軍官,將根據上級需求和本人自願進行雙向選擇,或改為文官,或改入護國軍。病老身殘才疏無法勝任者,準致仕以子孫襲替。

那些被淘汰的衛所軍官中有世職的,作為對他們祖先功績的補償,四川官府將根據世職高低,設立一個特殊的投資基金。他們的子孫,可以在這個基金裡不幹事只拿錢整整一百年。

沒有世職的下級軍官和士兵,汏劣存優補入護國軍,享受護國軍的軍餉待遇。淘汰的,一律除籍為民。

衛所武官包括營兵將領,將領家丁,願入護國軍者,參照朝廷“在營家丁”例,准許加入護國軍,與護國軍相同待遇。

衛所城池,部分改為州城、縣城,部分留作軍事要塞;軍田房舍土地,除留作軍用的以外,一律移交地方官府作為官產官田。

各地自建的團練兵,在護國軍守備團、營成立後,准以自願的原則加入護國軍,其餘一同裁撤。

四川行都司的五衛八所和各土司的軍隊,關係到邊陲穩定,暫時不動。

為了加快軍改節奏,妥善安置淘汰下來的官兵,廖大亨特別建議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名叫“軍改善後衙門”,由馬乾負責,專門負責官軍改編善後事宜,並負責軍地聯動協調。

……

官軍的主力——營兵,當然是這次軍事整編的重頭戲。

川北大勝,參戰將領們的功照請,官照升。但他們的部隊,依舊納入整編範疇。劉鎮藩、丁顯爵、張奏凱、塗龍四員副將憑戰功升正旅。

劉鎮藩部人數最多,改編為護國軍第十一團團部和四個步兵營、一個騎兵營;

丁顯爵部改編為護國軍第十二團團部和兩個營;

張奏凱率部取得漁溪大捷,升任保寧軍區副司令,所部改編為護國軍兩個營;

塗龍同樣升任保寧軍區副司令,所部改編為護國軍通江縣守備營。

參將王祥擊敵不備,奪取巴山咽喉巴州,大敗圍城土暴子,並擊斃土酋闖食王,立下了巴山之戰的頭功,破格提拔為正旅級,並升任保寧軍區副司令。但其所部不足一千五百人,因此所部改編為護國軍第十三團團部和兩個營;

參將賈登聯率部在銅城寨浴血奮戰,升為副旅級,所部改編為護國軍第十四團團部和四個營;

遊擊將軍楊展奇襲南江,並解通江之圍,升為正團級,所部改編為護國軍第十五團團部和三個營;

遊擊將軍侯天錫協助劉鎮藩全殲土暴子陳琳部,升為正團級,所部改編為護國軍騎兵第四團團部和兩個騎兵營。守備侯應起單人匹馬說服王朝陽部投降,並有殲敵之功,升副團級警衛騎兵營長;

松潘副將朱化龍屏邊有功,升副旅級,所部營兵及茂州衛、松潘衛、疊溪所改編為護國軍騎兵第五團團部和兩個騎兵營以及茂威、松潘兩個守備團。

白水關副將龍輔皇,龍安參將鄧若禹等人屏邊有功,升副旅、正團,所部改編為白水關守備營和龍安守備團。

馬湖參將郭成達及敘南衛、太平營諸將,俱有升賞,所部改編為敘州、馬湖兩個守備團和太平守備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