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翻到了崇禎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
四川的官軍和護國軍在嘉陵江左岸巴山地區的各個陣地:巴州的王祥,漁溪的張奏凱,三蛟鎮以北至銅城寨的賈登聯,金城寨和新政壩的護國軍南部、儀隴兩大隊,均遭到了各路土暴子的猛烈襲擊。但是襲擊的具體詳情還沒有傳回保寧府,當面的敵人具體是哪一路天王也還沒有弄清。
暫時沒有遭到大規模攻擊的地區,一是最北翼的南江、通江兩縣;二是最南翼的蓬州、營山、渠縣、嶽池、定遠、廣安一帶剛被護國軍收復的嘉陵江、渠江三角地區。
要實時傳遞軍情,保證部隊指揮,重任首先壓在通訊局肩上。通訊局的工作條例,簡而言之,就是跟著朱平槿和羅雨虹兩個大腦殼走,保證他們的指令能被及時傳達到他們想傳達到的任何地方。
保寧府到順慶府二百餘里,順慶府到廣安州也是二百餘里。通訊局長段仁軒已命令在這條通訊幹線上,每隔六十里建立一個驛站,配備驛卒和驛馬。既可以保證十二個時辰內以四百里至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將世子的旨意傳遞到廣安城,也可以保證這條通訊幹線能隨時接收傳遞來自各條支線上的訊息。從保寧府向北,距離百丈關和廣元都約三百里,近日內也會配齊驛站。
只是馬匹極為緊張,為此順慶府計程車紳們已經開始出門坐轎走路了。段仁軒沒有足夠的馬,不得不恢復了大明初年的做法,重建了急遞鋪,用人的雙腳進行公文傳輸。
急遞鋪十里一個,每鋪一班人。傳遞時間限定為一鋪三刻,這樣一天十二個時辰九十六刻可以傳遞三十二鋪,即三百二十里。除去公文交接登記的時間,一天可達三百里。
段仁軒奏報,在地形起伏、道路惡劣的山區,急遞鋪的傳遞速度並不亞於使用車、馬、船的驛站,效果極好。當然,這已經是最理想的道路天氣情況下使用人力傳遞速度的極限。
要合理利用通訊資源,還需對各類公文密級和傳遞速度進行分類。四個尖是世子和羅姑娘專用,三個尖是絕密,以此類推分別是機密和秘密。傳遞速度要單獨寫明,如:“八百里加急”、“三百里急遞”。如寫明是“限某月某日某時某刻到”,往往就是要跑死馬累死人的節奏了。
朱平槿對通訊局的工作很滿意,特地將從保寧府到廣安州的南北通訊幹線命名為“嘉(陵江)渠(江)線”,與蜀王府到他本人所在地的“(蜀王)府行(在)線”相區別。當然,驛卒們對“府行線”有個私下的別名,叫做“公婆線”,或稱“情書線”。
有了“嘉渠線”的暢通,從保寧府這個指揮中心發出的命令,最遲將會在明天辰時前到達廣安城。
經過一天的準備和動員後,在後天早晨,即正月二十九日,在羅渡整編的五個步兵營及全部騎、炮、工、輜部隊將在譚思貴第三團團部的指揮下,由羅渡出動,經蓬州和營山向金城寨開進,以解金城寨之圍。在金城寨補給後,再根據戰場局勢決定進軍方向。
這條路的腳程約四百里,需連續行軍七天左右。
所以,金城寨的護國軍至少要堅守十天;在三蛟鎮以北至銅城寨的賈登聯部,至少要堅守十五天;而巴州的王祥和漁溪的張奏凱,則要堅守更長的時間。
加快反擊節奏的關鍵,在於賀仇寇和馮如豹特遣支隊的位置和速度。如果他們不過嘉陵江,徑直取道蓬州向金城寨或者新政壩方向進攻,將使圍攻之敵側背受敵,區域性戰場形勢有望獲得區域性改觀。
……
小院中的玉蘭花樹下,養蛋的蜀世子朱平槿半躺圈椅。
“劉鎮藩所部是否行動?”朱平槿問。
張維答道:“廖撫前幾日便發去檄文,讓他
率部趕到保寧府來。許是已經動了。”
劉鎮藩作為川北副將,一直在廣元元壩(今昭化區,不是昭化古城)練兵。練兵花的銀子,正是去年查抄傅崇奇和陳士奇的家產。只是這筆錢去年就已經花完,今年朱平槿將不得不為這支軍隊發餉發糧。廖大亨發令讓劉鎮藩行動的時間,是王朝陽進攻蒼溪縣城的時候。劉鎮藩的部隊至少有一千戰兵,若加上同等數量的輔兵出現在戰場上,將是一隻很可觀的作戰力量。不過,按照官軍的一貫德行,劉鎮藩部什麼時候能趕到,完全是個未知數。
這時,內院的大門口突然有人說話:
“世子,您最好親自派人催一催。那些官軍的德行我知道,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