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鼠忌器(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鼠忌器(一) (1 / 2)

朱平槿督兵急赴保寧。他腦中滿滿的都是王朝陽為什麼要造反。

然而,資訊溝通的不暢以及大勝之後的些許驕傲,使他未能意識到,川北的局勢遠比他想象的更混亂更復雜。王朝陽兵變,只是在川北這鍋沸油裡撒入了一把辣椒。油溫一點沒降,反而增加了許多辛辣的味道。

儀隴護莊大隊長王省吾得知保寧事變的時間,只比朱平槿早了大半天。二十二日上午,新政壩李家的一名家丁匆匆來到金城寨,帶來了這個驚人的訊息和家主李俊英請求出兵的口信。

長平山血戰後,三營三連傷亡慘重,王省吾率連部和剩下的兩個排進駐儀隴縣縣治金城寨,後來便以這兩個排為骨幹,擴編成了儀隴縣護莊大隊。

金城寨是個山城,易守難攻,但地勢深入巴山,周邊都曾是土暴子的老巢。

化名白無常的張光培率殘部從廣安突圍以後,重新回到了姚玉川和蔣成仁以前的老窩,化身為第四代的搖天動。其地盤就在金城寨東北的七星寨,距離不足百里。

而去年底進攻蓬州和營山的一股土暴子,在進攻失利後也偃旗息鼓向北退入了巴山。據王省吾多方偵查,這股土暴子的領哨名叫袁可儀,號為“闖山虎”。因為同樣姓袁,所以遙奉爭天王袁韜為掌盤子。袁可儀這股土暴子盤踞在金城寨東南約百里的仁和寨,兵力大約一千五。仁和寨四周都是大山,東邊一條小河,沿河可直通渠縣。

王省吾部進駐金城寨後,以養病為由禮貌地驅逐了知縣畢九成,接掌了儀隴縣正堂大印。世子的囑託和嚴峻的匪患,讓王省吾對金城寨的防務一點不敢掉以輕心。他一面將寨中守城丁壯補入護莊大隊,剩下的人組成護城隊,日日組織訓練,一面將寨中所有的老弱婦女遷往新政壩及新政壩以西的安全地帶進行屯墾。

這樣一來,寨中就只留下了約千名軍隊,不僅減輕了許多糧食壓力,而且使金城寨成為護國軍進攻巴州的堅固前方基地。進擊巴州的右路官軍賈登聯部,便以金城寨為後方依託。

擴軍離不開屯糧,而屯糧必須確保新政壩到金城寨這條後勤補給通道的暢通。而控制道路的關鍵點,就是長平山上的長平寨。

長平寨的朱老爹一族已被羅景雲收編為儀隴縣獨立護縣中隊。這個獨立護縣中隊成立之初,只有朱氏丁壯七八十號,但隨著官軍在巴州附近的大規模集結以及土暴子在嘉陵江東岸的出擊,保寧府和蓬州的上千百姓從大山裡逃出來,使這個獨立護縣中隊迅速擴充到了約三百人。

儀隴縣獨立護縣中隊與金城寨計程車兵、賈登聯部的三千輔兵一樣,除了守城護路,也要承擔軍糧運輸。數百餘輛大車、雞公車每日奔波在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上,給已經斷糧的寨子帶去急需的給養物資,更為賈軍的六千人送去每月需要的兩千餘石糧食。

到了崇禎十五年正月中旬,金城寨已經囤積糧食五千餘石,足夠王省吾部一千人堅持整整一年。

……

報信的李家家丁趕到金城寨時,王省吾與副大隊長周常忠和大隊副監軍、儀隴開明士紳鄧問行正在金城寨山腳下檢查一座正在建設中的防禦堡壘。

這種堡壘北方曰墩堡,南方名碉樓。

碉樓建在金城山向南突出的一根山樑上,距離金城寨南寨門有三百多步。通往巴州的官道在山樑的西面,從北到南夾在山溝裡的上千畝狹長屯田帶在山樑的東面。

藉助北高南低,東西下斜的山勢,在山樑稜線上建一座堡壘,既可卡住山下平壩上山之路,又控制西面官道,還可以掩護士兵就近屯田。

碉樓建在山樑處的一整塊岩石之上,遠觀外形呈下大上小的六稜臺錐型。近觀就會發現,它有六個明顯突出的尖角。

若從高空俯視,碉樓便好似一個突出六個尖角的刮民D徽。兩者唯一的區別,就是刮民D的D徽有十二道尖角,而碉樓少一半。另外每道突出的尖角中間,還有一道三尺餘寬的平牆。士兵們根據它的外形特點,把它叫做“六角碉”,又戲稱為“狗牙碉”。

六角碉的設計高度是五丈四尺,每一丈為一層,用方木鋪地。頂部敞開,上有蓆棚遮雨,胸牆處可以安放大炮。下面二、三、四、五各層,都開有銃眼和虎蹲炮口。六個角部的左右和角部的凹陷處,都設有銃眼和虎蹲炮口,因此無論敵人攻擊六角碉的任何地方,都會遭到防守者的兩三面側射。

最下面的一層,對角最窄處四丈,最寬處五丈四尺。為防敵以大量火藥爆破,用了三層條石加夯土壘砌:兩層一尺見方的砂岩條石構成外牆,外牆裡面是五尺厚的碎石夯土,碎石夯土層裡面又是一層條石,因此最下面的一層牆體總厚度已經達到八尺,而六個角部更是實心滿填。

建完第一層,王省吾便用五十斤的黑 火藥包靠上爆破,結果難動牆基分毫。底部堅固如斯,但為了省工省料,六角碉的上面各層就減薄了外牆。第二層牆體也是條石,只是減為了單層,也沒有夯土。再上面各層,就是用城中房屋拆下來的火磚砌牆,再輔之以沙袋,能擋住火銃鉛子就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