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號稱中國最美的地方之一。
這裡除了有馳名遐邇的黃山,還有富可敵國的徽商。
人們曾經傳說,因為徽州地少貧瘠,所以成年男人都外出經商。因為經商,因為仁義,因為團結,所以都很有錢。
這套騙鬼的理論從明初就到處流傳,傳了不少年,一直傳到朱平槿的前世。徽州又變成溫州,翻新出不少的版本。
可中國的窮地方多得很,成群結隊外出打工的男人也不少,為什麼那些地方沒有產生成氣候的商幫呢?
事實上,大明朝所有成氣候的商幫都與朝廷的政策有關。
閩、浙海商的崛起是因為朝廷禁海,所以海商走私可以獲得高額利潤;
山西晉商的崛起是因為與蒙古和韃子邊貿走私,同樣可獲鉅額利潤。
徽商的崛起,則與朝廷的另一項政策有關,那就是鹽的專賣。
徽州因為地少,所以經商;因為經商,便把徽州盛產的木材、茶葉和文房四寶運出去,把需要的糧食和鹽運進來;因為運鹽,在管鹽的朝廷官員中形成了人脈圈;因為擁有了人脈,所以他們便依附著權貴們,成為權貴們在所轄經濟領域的白手套;因為要與更多的權貴官員打交道,所以他們急於融入官方文化;因為急於融入,所以讓自己的孩子們讀書;孩子們讀了書,考取了舉人、進士,成了官員,又可以在官場中形成徽幫,幫助自己家裡賺更多的錢。
透過依附權利,並透過權利尋租鑽政策空隙,這就是徽商崛起的邏輯鏈。
一眼看穿,非常簡單,沒有什麼神秘的文化。
全面放開海禁,海商不可能一夜鉅富;朝廷嚴打走私,晉商遲早全軍覆滅;全面廢除鹽業專賣,微商不可能稱霸兩淮。等大英帝國攜洋槍洋炮來到中國。徽商既不能抗衡之,又不能腐蝕之,只好徹底完蛋。多年以後,重新向謝靈運取經,開發旅遊業。
朱平槿兩口子在蜀地大幹快上,他們也有這樣權利依附者。
朱平槿在雅州大搞走私,不到一年,洪其惠就給他老婆彙報說,雅州商人已經形成一個小小的雅商集團。這個集團堅定地支援蜀王府。
洪其惠的話說了前半截,沒說後半截。
後半截是什麼?那就是他洪家、傅元修家、劉道貞家都是這個雅商集團的領袖。那些曾經反對他們後來又及時轉向計程車紳也是這個集團的成員。
老婆給朱平槿吹枕邊風,說劉道貞為什麼急於拿下蘆山縣和臨關?難道不是蘆山縣和臨關控制了茶馬古道的臨關路,擋了雅商集團的財路?
他老婆還說,既然這個雅商集團是朱平槿權利的附屬品,那麼就沒有必要動它。權利既然租出去,總要收一點租金回來。雅州上下全力支援蜀王府,那就是這個集團繳納的最好租金。如果將來要消弱這個集團,那隻需要多開幾個邊貿口子就行了:比如都江堰的蠶崖關、龍安府的白水關等等。
朱平槿則反詰他老婆道,收租子最快的辦法難道不是打麻將,來一個抄家胡?
……
在明清兩代曾經輝煌一時的徽商集團,隨著大清帝國的衰敗和西方大國的入侵而消亡了。但徽商集團第一次現出虛弱的原形,是在崇禎十五年。
崇禎朝廷缺餉,對鹽商竭澤而漁。徽商拿著大量廢紙般的鹽引,欲哭無淚。
雪上加霜的是,外出打工的人掙不回錢來,家裡的人又遭了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