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船沒有桅杆,賀桂看不見前面的敵情,他只知道命令出擊,所以當即向右邊王祖義的船搖動手中的小紅旗。王祖義也聽見了世子船上發出的銅號聲,隨即向賀桂應旗。
兩人在江面搭檔已久,都知道對方想幹什麼。只聽得兩船艙裡都傳出了隱約的鼓聲,蜈蚣船兩側的船槳便按照鼓點的節奏,出水、入水、划水,非常整齊有序。
不多時,兩艘蜈蚣船便與身後的官軍大船拉開了距離。
王進寶是名普通的槳手,背對船首坐在右舷“九二”號槳位。
蜈蚣船的三十六個槳位,全部都有數字編號。這“九二”號槳位,前面的“九”是排數,代表的是從船首往船尾數的第九排;後面的“二”是列數,單數在左舷,雙數在右舷。左舷靠舷窗的是第“一”列,左舷靠過道是第“三”列;右舷靠過道是第“二”列,右舷靠舷窗的是第“四”列。
因此王進寶的“九二”槳位,就是右舷第九排靠過道的位置。因為所有的槳手都面對船尾而坐,所以槳手艙的後門,也就是船尾舵手艙的窄門就在他的右前方。他可以透過窄門瞟見舵手李叔的半邊身影。
“若是賀將爺選了我當炮手,那該多好!”王進寶盯著李叔一動不動的身影,一邊拉著船槳一邊想。隨著他的雙腿、腰腹和雙臂一起發力,槳手艙的後艙板被他的兩個大腳板蹬得嘎吱作響,他的屁股在光滑的木道上向後滑去,槳杆上傳來了熟悉的凝滯感。
“那天世子爺進艙巡視,多好的機會!為什麼不敢向世子爺開口求情呢!”王進寶想著這事,心裡便十分懊悔,只是他的懊悔立即被人打斷了。
有人在拍王進寶的後背:“王哈兒!你又在走神!耳朵裡聽著背後鼓點,跟著鼓點的節奏拉槳!不能慢更不能快!別人哪有你的力氣大!”拍他後背的人名叫張誠,既是他的彭山同鄉,也是他的頂頭上司:蜈蚣一號戰船的舵把頭。
舵把頭這個職務,實際上就是軍艦上的航海長,管著所有與船航行有關的事情,是個排級職務。
舵把頭還有兩位副手,一個直屬手下:第一位是槳手長,槳手位是“一三”,也就是槳手艙第一排過道左舷的那位槳手。“一三”槳手位背對槳手艙的前艙門,可以清楚聽見鼓手的鼓點和舵把頭的號令;第二位是舵手,也就是王進寶可以看見半邊身影的李叔。直屬手下是鼓手。其職責就是在槳手艙的前艙門邊坐著敲鼓,為全船左右舷十八支大木槳提供整齊劃一的訊號。
槳手長是副排級,屬於軍官;舵手是班長,而鼓手是組長。至於槳手艙裡級別最低的,就是李叔身邊那個小子,名叫李大娃。他是槳手艙的替補,也是李叔的幫手。在船隻大幅度轉彎時,李大娃要幫著李叔搬舵。
……
外面是寒冬臘月,低矮的槳手艙裡卻瀰漫著燥熱的空氣。王進寶只穿了件短打布褂,依然全身是汗,從舷窗裡吹進來的冷空氣根本不能使他面板降溫。
聽見輕鼓一聲響,王進寶手臂下壓,讓槳板離水。足尖一勾綁在足背上的繩套,兩腿一回彎,屁股在光滑的木道上向前滑去。身體順勢前拱,手臂伸長,槳杆由下而上,劃了個弧線。槳板重新入水,開始新的迴圈。
王進寶背對前艙門,距離又最遠,除了煩人的鼓點什麼都聽不見。他陪著小心問張誠:
“誠哥,什麼時候才開始打 炮?”
“你是槳手,只管划槳便是了!”
“別老想著出去打 炮!那是銃炮隊的活計,怎麼也輪不到你!”
張誠嚴厲警告了王進寶,便不再理會他,轉身離開了,留下王進寶繼續揮汗如雨。
“哈兒哥!”趁張誠轉身離開,李大娃連忙從舵手艙裡閃出來,用王進寶頸項上掛著的帕子給他擦汗。“剛才我探出頭去,看見前頭有一艘大船。三百石的!”
舵手艙在船尾,根本看不到前方,所以左、右都開有舷窗,後面還有帶窗的門,可供舵手伸出頭去瞭望。李大娃作為替補,他的另一個作用就是為舵手掌舵時提供瞭望。
“大娃!回來!別礙你哈兒哥划船!”
李叔用嚴厲的聲音叫回李大娃。待他家老大悶悶不樂躲到他身後,李叔穩住船舵,轉身悄悄告訴李大娃:“等一會兒打仗,你可要放機靈點!炮子銃箭不長眼,千萬別傷著了,斷了我李家血脈!”
“是,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