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三百零五章 猛虎歸山(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百零五章 猛虎歸山(一) (1 / 2)

馮如虎騎在他並非正大光明搞來的大黑馬身上,悶悶不樂地看著周圍的景象。

一座座了無生氣的山丘,一塊塊野草叢生的耕地。一間間斷壁殘垣的村舍,一簇簇枯黃頹敗的荊棘。寒風掠過,荒草中偶爾露出個白生生的骷髏。滿眼望去,蕭瑟與空寂的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死亡的氣息。只有馬蹄過處,驚起幾隻山雀,還保留著生命殘存的跡象。

“媽的!人呢?全死完了?”馮如虎的三弟馮如彪氣急敗壞大罵,“大哥,縣城十里外就沒看見一個活人!還他媽的出來徵兵拉夫,逑!”

馮如彪身後的家丁馮喜沒有說話,卻用眼睛盯著大少爺。

“興許走大道是錯了。亂世裡百姓都會往深山裡跑。”馮如虎按住性子安慰他三弟。

一無所獲,馮如虎也想罵娘。可他是一軍主將,不能表現得心浮氣躁。他穩住心神指著道路前方道,翻過前面山頭,看看有沒有村莊人煙。若還是眼前這般景象,那先回縣城,看看蔡監軍和許連長有無收穫。

……

馮如虎是昨天剛到的順慶府大竹縣。

十月上旬,馮如虎終於站滿了一個月的崗,半點錯誤沒犯。面對他的誠心悔過,世子宣佈了對他的處分:待遇由副團降為副營,外放為大竹縣護莊大隊的代理大隊長。

砍了一顆人頭,便連降兩級,馮如虎當然極不痛快。但他依舊欣然接受了任命,屁顛屁顛跑到總參去接受部下。為啥?因為世子告訴他,那大竹縣正好攔在川北土暴子南下劫掠的主要通道上。如果他喜歡砍腦袋,那大竹縣便有砍不完的腦袋!

可到了總參,拿到大竹縣護莊大隊的編組名冊,馮如虎當場傻眼了。

大竹縣護莊大隊,表面上是營建制,但實際上僅有營主官兩人、連長一人和兩個排,官兵總共六十人。

兩名營主官,一是馮如虎自己,一是新來的正連級監軍,來自昭化縣的窮書生蔡紹諴。連長是原王府宿衛鄉兵排排長許狗兒。

大隊所轄兩個排,滿員排是許狗兒原來帶的,主要由成都後衛和右衛的逃籍官軍組成。另一個排只有兩個班,三個伍。排長是原左護衛總旗韓大樹。他的三個兒子,都在排裡任職。老大老二是班長,老三是副班長兼伍長。

總參就在謹德殿偏殿裡,馮如虎可不敢在世子眼皮下撒野,可他的嬉皮笑臉胡攪蠻纏沒起任何作用。

舒先生明確告訴他,護商隊正在擴軍,兵員不足。縣級護莊隊是地方軍,派出的都是基幹種子部隊,要擴軍只能自己在當地想辦法,如採取廣建王莊,招募流民等措施。舒先生還提醒他,無論是幹部、兵員和裝備,大竹縣護莊大隊都是新建護莊大隊中較強的。大竹縣南百里遠的鄰水縣,護莊大隊僅有連長一人和一個排。根據世子簽發的旨意,一旦進入戰時,大竹、鄰水兩縣的護莊隊都統歸他馮如虎指揮。如果馮如虎對這個職位仍不滿意,他可以奏請世子重新更換。

馮如虎魯莽不假,但不是傻子。煮熟的鴨子,豈能從嘴邊飛走了?

馮如虎當即在舒先生面前拍著胸脯說相當滿意,然後拿了後勤參謀吳泰簽發的物資調撥單,一溜煙跑回了他的老窩——左護衛的馮家莊。在馮家莊,有他每日無所事事的三弟馮如彪和他馮家三名家丁。

馮如虎進了家門,先將總參總監聯合簽發的命令向他三弟一晃,直接站在家門口任命馮如彪為代理排長,三個家丁當班長。然後馮家五虎分頭出動,挨家挨戶敲窗錘門去做動員工作,將整個馮家莊鬧得雞犬不寧。到第二天中午,馮如虎手下已經多了十五名軍士兼佃戶,一個新排初具規模。

幾天後,馮如虎兩兄弟故技重施,憑著自己人熟地熟臉熟的優勢,趁著護商隊第十營即將出徵前的短暫混亂,在二弟第十營第三連副連長馮如豹的裡應外合之下,連偷帶搶地將自己配發的雜馬與第十營新任營官尹老大的大黑馬調換了。

領齊了軍械物資,騎上了高頭大馬,匯合了蔡監軍、許狗兒和部隊,馮如虎終於意氣風發地率領這支七八十人的小分隊搭上了到重慶的貨船。貨船經岷江入長江,到了重慶府轉入嘉陵江,在嘉陵江左岸卸貨下人。

從嘉陵江左岸到大竹縣的路不用翻越高聳的華鎣山,路況也較好,但距離並不短,足有兩百多里。

這支小隊伍在當地僱了騾馬車輛,經過數日前剛剛進駐護莊隊的鄰水縣,終於在十一月初到達了他們的訊地,也就是他們預備建功立業砍腦袋的地方——大竹縣。

……

重慶府以北,有三條從大巴山區延伸出來的山脈。這三條山脈互相平行,都是東北偏西南走向。西邊是華鎣山、中間是銅鑼山、東邊是明月山(容山)。三條山脈像三塊南北縱橫的長夾板,將兩條狹長的地帶擠壓在中間,形成了兩條數十里寬,五百多里長的平行槽形地帶。從最北的達州一直延伸到重慶的府治巴縣,形成了“三山夾兩槽”的地貌特徵。三山是高山陡巖,而兩槽裡則廣泛分佈著低山、淺丘、平原、河流和耕地,成為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地區。大竹縣和它南邊的鄰水縣,就坐落在西邊那根更寬的槽型地帶裡。

大竹縣城不大,成化初年砌石築城。城牆高一丈五、周長二里四,東西略寬,南北略窄,建有東南西北四門,但皆無城門樓。一百七十多年的歲月侵蝕,讓城牆顯得十分破敗。磚石多處脫落,露出裡面的夯土。一條並不十分寬闊的河流從北邊蜿蜒而來,流經縣城的東城牆後繼續向南,形成了東門外的天然護城河。

縣城周圍有七八里方圓的平原淺丘,分佈著約兩三萬畝耕地與數十個大小村莊。環繞著這些農耕區的則是一圈低山。東門外不遠處有兩座相連的小土崗,北門數里外是一片鬱鬱蔥蔥的天然竹山。而縣城的東西兩面,則是高聳的銅鑼山脈和華鎣山脈。

大竹縣,就卡在這兩條高大山脈的中央。其顯著的軍事價值,一望可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