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
“領導的任務無非決策和用人。”這是哪位偉人說的,朱平槿記不住了,但對這句話印象很深。現在創業階段,許多事情朱平槿都不得不事必躬親,但他還是會習慣性地去思考手下有無合適的人選。
開辦軍政大學的事情,他已經與老婆達成了共識,現在需要的是落實。可要開辦培養幹部的學校,首要的困難就是缺乏幹部,這不免有些黑色幽默。本指望將雲哥兒的老師招攬進來,可讓李四賢去請,已經一個多時辰了卻不見回報!
朱平槿按下煩躁的心情,從辦公桌上拿起幾份近期巡撫衙門的呈文翻看起來。
自從王爺過世,巡撫衙門每三五天便有一封呈文遞進,密度之高可能自蜀王府封國四川后就沒有過。廖大亨這老小子是不是見本世子有錢有兵,準備向組織靠攏?朱平槿這樣猜測過,也透過對方的聯絡人李師爺不露聲色地試探過,可那邊沒有任何回應。
又或許這桌上的呈文便是回應?
若沒有針對具體事項的回覆,巡撫衙門的呈文內容是非常簡單的,形式也是格式化的,近似於朱平槿前世的情況通報。無非就是以下官的口吻,向蜀地名義上的君主報告,京師有什麼最新動態,皇帝有什麼重要指示,全國和四川哪個地方發生了什麼大的事情,比如災難、祥瑞或者匪患等等。
為了加快自己的公文處理速度,並且保證不會漏掉重要的內容,朱平槿曾指示秘書程翔鳳對王府內部的公文格式發出過指示,要求呈報的公文自行附帶節略,需要自己批示的事項必須說清楚。可巡撫衙門並非王府的下屬,所以節略只能由程翔鳳或經辦人員撰寫。
朱平槿拿起面上一份呈文,從中抽出節略。節略寫得極為精煉,寥寥數字:
五月初七日,搖黃賊大掠巴州城。
巴州這是第幾次失陷了?崇禎七年一次?崇禎十年又一次?朱平槿自己也不能說清楚。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年除夕,張獻忠在出川路上,冒充楊嗣昌的信使,詐開了巴州城門,然後大隊人馬衝進去,把巴州官員士紳殺了個精光,獲得了大量的補給品。
詐取了巴州還沒完。
張獻忠借巴州進行了充分的修整,然後以逸待勞,先是擊潰楚軍先鋒莫崇文、賈登聯兩部,爾後又在開縣黃侯城一舉殲滅了猛如虎部。張獻忠兩戰大勝,一路高歌出川而去。見著荊州防守堅固,張獻忠故技重施,又用同樣的手法詐開襄陽,殺了襄王,給督師楊嗣昌敲響了喪鐘。
巴州,就是張獻忠出川之路上的跳板和演練場!
朱平槿放下呈文,繼續處理其他檔案。待到桌上空空,他思考片刻,拿起桌上的銅鈴搖動起來。
一名曹三保的手下,名叫張維的小太監飛快出現在門口。
朱平槿吩咐他道:“請賀先生、劉局長和幾位參謀來一下,開個短會!”
參謀部的辦公室在門外左側不遠處的西偏殿裡。
西偏殿有三個開間,都被獨立隔開了。每個開間又按照樑柱位置隔成了前、中、後三間。南邊一間是舒國平的監軍部,北邊一間是宋氏兄弟和其他帶兵官的辦公室。中間的開間要比兩邊大些,參謀部人多些,就在中間的開間辦公。程翔鳳的辦公室在東側迴廊拐角的耳房,距離正殿最近。情通局是總參謀部的下屬機構,所以劉名升在西偏殿背後的廂房找了幾間房子辦公。東偏殿裡現在暫時空著,因為鄭安民在長史司有自己的公事房。
門外傳來響亮的聲音:“參謀部全體人員奉命報到!”
這是洪其信。朱平槿一聽就知是誰。
“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