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下鄉調研(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下鄉調研(五) (1 / 2)

端午節過後十天,就是王妃世子接旨後的第五天晚上,蜀王府長史司正五品左長史秦文薦、右長史鄭安民垂頭喪氣走在朱平槿後面,一前一後進入了蜀王朱至澍在王城東北角的宮苑。世子親自殺到長史司,硬要拉他們同去覲見蜀王。兩人拗不過世子,只得跟來了。

與文官、武職、宦官三大系統相適應,明代王府設有長史司、護衛指揮司、承奉司三個主要的職司。

長史司是由原來藩王府的王相、王傅轉變而來,總掌王府庶務與輔相規勸之職,是為王府外相;

護衛掌王邸護衛與非常之事;

承奉司掌王府一應具體事務的辦理與輔導之職,是為王府內相。

長史司的左右長史均為正五品,比護衛指揮司指揮使正三品低得多,但由於大明重文輕武的慣例,長史司的左右長史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王府的最高官員。

長史司中的王府官是大明文官中的苦逼。當然,並非王朝肇建他們就是苦逼。在洪武、永樂兩朝,朝廷對王府官還是非常重視的。比如蜀王府的長史鄭揩,就曾被調到京師去參與永樂大典綱目的編纂。但自正統以後,這種倚重就褪變為赤裸裸的歧視。伴隨蕃禁的形成,士人凡學行優異者不得例授王府官,王府官的升選轉降被朝廷明令限制在王府內。士人一旦被選為王府官即終身禁錮,如淪棄之物,“永謝清朝”,不復他轉,從此失去了進取升官的機會,最後只得老死於國。當然,凡是都有例外。個別王府官也有屌絲逆襲成功的先例,比如永樂、嘉靖朝的一些王府官,都因為“從龍升遷”,而成為顯赫朝堂的重臣。

蒼老的聲音在朱平槿身後響起。

“世子!世子!您走慢些,老夫風燭殘年,風溼沉痾,腿腳不便……”

原來左長史秦文薦跟不上朱平槿的步伐,用柺杖撐住身體叫喚起來。他話音未落,落在他身後的右長史鄭安民已經快進幾步,把秦文薦扶住。

秦文薦是山東兗州府人,萬曆朝同進士出身,在浙江轉過幾任知縣。可能任內得罪了上官,他隨後就被扔到了蜀王府,一干就是三十幾年。朝廷允許王府官年六十五歲以上者準照府縣官例,加秩致仕。秦文薦年底便六十五了。他已經向蜀王和朝廷提交了致仕申請,蜀王也準了,但是朝廷還沒批下來。

右長史鄭安民要比秦文薦年輕許多,今年剛滿三十五。他祖籍廣東廣州府,但從小在成都長大,天啟年高中二甲進士,三十出頭便當上了陝西西安府通判。可惜,爬得快也跌得猛。不久,他便因被劾貪汙,在去年中被吏部一紙調令扔到了蜀王府,只比朱平槿穿越早幾個月。如果不出意外,他將享受秦文薦同樣的命運。在隨後的三十年中,在蜀王府碌碌無為,終老一生,甚至老死於國。

“倒是本世子年少輕狂,忘了秦老大人年衰體弱!”

朱平槿的身影轉過一座假山,跑了回來,也像鄭安民一般攙住秦文薦。秦文薦身子兩邊,左世子右長史,他心中得意,又不好表現在臉上,只好跺跺拄杖道:

“世子啊,此乃王府家事,何須老夫和鄭大人出面!”

朱平槿攙著秦文薦往蜀王寢殿走去,一臉肅然。

“帝王家哪有什麼家事?家事即國事!秦大人、鄭大人,這父王母妃不和,不過是他們性情差異所致。父王之賢蜀地皆知,母妃之能蜀地亦皆知。若是父王母妃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目,蜀地官紳百姓豈不笑之?若是本世子因此被廢,豈不動搖了蜀國的國本?若是最後鬧到朝廷,兩位大人有輔導規諫、以匡王失之責,朝廷治罪下來,豈不連累了兩位大人?”

鄭安民一聽,忍不住嗤一聲笑出來。

“想不到世子幼衝之齡,竟長有一張鐵嘴!這三個‘若是’,竟讓秦大人和下官皆無言以對!也罷,下官就陪世子走一遭,拿出王相威嚴,匡勸一番王爺。這匹夫匹妻,天地之道!休妻之事,萬萬使不得!不過啊世子,我們可要說好了:那運到重慶府的十五萬石糧食,可要您自己向王爺解釋清楚!”

朱平槿連忙致謝:“多謝秦老大人、鄭大人仗義相救!母妃和本世子將來必有厚報!”

朱平槿與鄭安民的對話,讓秦文薦無奈地搖搖頭。一左一右,他被活活架到了蜀王朱至澍的寢殿。

蜀王朱至澍的寢殿掩映在一片花石間,既有王府的恢弘,又有庭院的雅緻。平靜無波的水面,反射著星星點點的宮燈;沁人心脾的花香,讓朱平槿跳動的心情漸漸平息。

世子與長史司的兩位主官突然聯袂而來,讓寢殿隨侍的陳恩大叫不妙。然而他不敢阻攔,只好稟報王爺。王爺正與太平王一起討論詩詞韻腳,聽見兒子和兩位長史聯袂到來,連忙宣了進來。

“兒臣叩見父王!”

朱平槿恭恭敬敬向坐在寶座上的蜀王朱至澍磕頭。聽見父王叫起,他又爬起來向太平王朱至淥彎腰揖首。

“侄兒見過四叔王!”

兩位長史也行了君臣之禮,王爺賜了坐。

嫡長子進退謙和,彬彬有禮,讓王爺非常滿意。自從元宵當晚與王妃和世子共進晚餐以來,他還沒見過自己的這位法定繼承人。半年不到,兒子顯然長高一截,圓潤的臉上已有了些英武的神色。他不由像所有的父親一樣,感到十分自得。

“槿兒此來,可是為莊丁入衛之事?”

“稟父王,母妃偶感風寒,身體不適。父王有旨,不敢不答,所以寫好奏摺,請秦老大人和鄭大人一併轉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