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飛鴻傳書(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飛鴻傳書(一) (1 / 2)

四月下旬,朱平槿照例收到了來自仁壽縣李崇文的一封長信。

這些天,習慣讓朱平槿迅速恢復了他前世在機關工作時那種平淡而有規律的生活。早晨準時起床,清潔個人衛生後吃飯,然後進入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到王妃處坐坐說說話,交流一下情況和思想。每隔五六天,他還會放下手中事務,陪王妃到處走走散心。

王妃對這個日漸長大、日益成熟的獨子喜愛得不得了。母子倆經常手牽手一同進出,讓郡王府的妯娌們看見了,心裡嫉妒得不行,回去就將朱平槿那些走馬鬥狗玩女人的堂兄弟們族兄弟們抓來痛罵一頓。

因為每天處理的事情太多,尤其是要看得文字太多,朱平槿進一步完善了他的秘書班子和公文處理流程。

被羅雨虹從雙流收租院打發回府的小太監們被重新召集起來,分在李四賢手下當文案。

普通檔案與機要檔案做了分類:普通的檔案要寫節略,相當於後世的關鍵詞;機要檔案要按內容確定密級。

羅姑娘的信函以及絕密級的機要檔案隨到隨報。朱平槿做了批示的檔案傳遞到程翔鳳,程翔鳳會根據世子批示精神擬好回信或回函,報世子同意後下發。

檔案的檔案管理也跟了上來。朱平槿從長春宮選了幾個不太年輕又能識文斷字的宮女過來,專門負責檔案分類保管。

劉名升的情報與通訊局負責世子府與各王莊、王店及軍事單位的驛傳通訊。將來,朱平槿還打算根據資訊密級,單獨組建機要通訊部門。

朱平槿對領導機關的強化,使世子府成為了分散在幾百裡範圍內王府各單位的中樞。朱平槿就像巨大蜘蛛網中心那隻蟄伏不動的蜘蛛,整張大網一有動靜,便能立即感知,並且做出決定:

是立即撲上去,還是再等一會,讓獵物在掙扎中斷氣。

此時,朱平槿正坐在他的辦公桌前,背靠椅子眯著眼睛聽小太監念信。

李崇文每半個月便要來信一份,詳細奏報他的工作情況和遇到的困難。仁壽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耕地面積很大,可墾的荒地也很多。張獻忠屠仁壽後,人口銳減,大量田地荒蕪,田間作物無人管理,所以李崇文近期一直把原來已經下種的冬麥管理作為他的頭等大事。

李崇文在信中說,五萬多畝冬麥已經收割完畢,初步估算有近八萬石的收成,平均畝產接近一石五。六萬畝水稻已經插秧完畢,目前青苗長勢良好。如果天隨人願,估計是個豐收年,一畝兩石問題不大。

收割了冬麥,閒田上還要播種秋糧。他準備種上一些包穀(玉米)、蜀黍(高粱)和油菜,預計播種面積不會少於十萬畝。目前他的困難,一在許多莊戶沒有種過包穀,缺乏種植經驗;二是耕牛極為缺乏,請朱平槿支援。

仁壽縣王莊進行土地分配後,不僅本縣的佃戶大量逃往王莊,就連周圍的簡州、資陽縣、資縣、井研縣、榮縣、眉州都有逃佃的農民過來。最遠的一戶農民,來自於嘉定州所轄之犍為縣。但主要的逃佃農戶,是周圍山區貧困地區的人口。他們逃到王莊,既是看中了王莊的輕租薄役,也是看中了平壩淺丘上的好地。仁壽縣現有的耕地已經不夠了,李崇文已經聯絡彭山的劉紅婷,準備將部分人口轉移過去。

除了仁壽王莊的大莊管事,李崇文還兼著仁壽縣的護莊大隊大隊長。他在信中道,宋振嗣的第四連三個排一百三十餘人、王大牛的特務連五百人和天全土司的三百援兵均已到達仁壽,加上原來徐漢卿正在修整養傷的二百多土司兵、賀曾柄編練的四百多莊丁以及王府左護衛百戶劉連擢部兩百人,目前縣城附近共有兵一千九百人左右。可謂兵滿為患。

軍隊多了,軍糧便成了大問題。現在宋振嗣和賀曾柄正在按照世子的旨意進行合編,部分莊丁補入第四連,牛角寨留下的第二連一個排和剩下的莊丁編成了一個基幹中隊和八個基幹小隊。基幹中隊駐紮縣城,七個基幹小隊分別駐紮七個中莊,一個小隊繼續駐紮牛角寨。李崇文抱怨,現在正是農忙季節,到處都缺乏人手,他要把護莊隊暫時解散,下田裡去幹活。賀曾柄不幹,兩人發生了爭執,他請世子明示。

小太監信念到這裡,被朱平槿的手勢打斷了。

朱平槿從桌上找出前幾日宋振嗣提交的報告,翻看了起來。宋振嗣與乃兄一樣,粗通文墨。其文章簡短直白,具有典型的軍人風格。

他奏報道,羅景雲和王大牛在飛仙關招兵,一下子就招到近五百人,完全出乎他的預料。這五百人除了漢民,還有一百多董卜蠻。這些董卜蠻同屬一個部落,為首是個叫堅參尼達的年輕頭領。據王大牛說,蘆山縣和董卜蠻去年遇到了雹子(冰雹)。一夜之間,雹子就把田裡莊稼打得只剩光桿杆。王大牛和羅景雲往蘆山縣跑了一趟,招兵旗一豎,報名的就超過一千。他們擔心王府沒錢,這才沒有多招。

董卜部現在還是奴隸制。只要收服了首領,那麼整個部落就將為我所用。朱平槿暗自心想,這個堅參尼達以後值得花點心思。

“程先生,請記錄!”朱平槿開了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