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八十章 十面埋伏(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八十章 十面埋伏(五) (1 / 2)

牛角寨土匪的伏擊搶糧計劃,就這樣以轟轟烈烈開始,以偃旗息鼓結束。黑旋風張光祖雖然怒氣衝衝,但頭腦還算清醒,沒有做出過分的衝動之舉。

在判斷可能陷入東西兩面夾擊的不利局勢後,他迅速帶領眾匪撤出了黑龍灘,重新溜回了陳家村。糧食所剩無幾,肚皮問題已經燒心撓肺。為此他派出了大批探子,向周邊村鎮甚至縣城打探訊息,希望能找到有關糧食的任何訊息。為了搞到糧食,哪怕是需要攻打一座縣城,他也甘願鋌而走險!

一陣鼓聲,嚇跑了志在必得的牛角寨土匪。可是,那萬餘人的白衣軍又是怎麼回事?

據劉紅婷說,她是南直隸太倉州人。既然她是太倉州人,那她爹仁壽前任知縣劉三策自然也是(注一)。他爹書生一個,孤身上任,在四川省哪來的一萬多所謂親眷家丁奴僕莊戶?在四川唯一能與劉三策本人攀上親眷的人,一是他的獨女劉紅婷,還有一個就是從土匪窩裡逃走的絡腮鬍子劉名升。

三年前,劉三策赴川上任。途中,老家帶出來的家僕病死在長江的船上。他在簡州上岸後,便在沱江碼頭邊收留了一個叫花子,重新取了家主的姓,那就是劉名升。

劉三策買人的本意,不過是身邊多個端茶送水聽使喚的家僕。誰知這個叫花子非常忠誠,也非常聰明。在老爺身邊歷練三年後,劉名升不僅能夠粗通文字,還常常能完成劉三策交辦的重要事情,不禁讓老爺刮目相看。

此番獻賊入寇仁壽,劉三策倉促間交給劉名升一項關係身家性命的重要任務,那就是向巡撫衙門和成都府傳遞告急文書,懇請援兵。可劉名升在透過龍泉山時,不想遭到土匪攔截。他想混在難民中逃走,卻和難民一起被土匪裹進了牛角寨。

劉名升帶著小匪脫逃後,沿著相反的路線跑回了縣城。他得知劉知縣的官眷住在縣衙,於是找到了劉小姐。劉名升是劉三策在外面買的家奴,劉紅婷並不認識。於是劉名升將衣服下襬撕開,掏出了劉三策的親筆求援信,證明了自己身份。

從劉名升口中得知土匪在黑龍灘伏擊運糧隊,劉紅婷急切間想出一個絕妙的注意。她讓城裡的大腳女人都披上這幾日她們為難民縫製的冬衣,又用棉布裹了長髮,遮住女人身份,每人找了一根木棍竹竿充當兵器。因為所有的棉布都是沒染過的素色,所以她順勢冒充劉三策的親眷家丁奴僕莊戶,以為父為主報仇的名義,開到黑龍灘谷口作勢向土匪挑戰。其實劉名升以及呂三率領的十幾個保鏢是這次行動中唯一的男子。

白衣軍停在谷口,劉名升和呂三等人遠離大隊前出,與後面的女人隊伍隔開距離,是免得土匪近距離觀察白衣軍,漏了底細。劉名升和呂三等人在土匪跟前耍花槍擺姿勢,就是讓土匪看清自己的性別,免得對方起了疑心。為了讓自己虛張聲勢的計劃更加逼真,劉小姐還給土匪們寫了一封信,編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理由,擺出一副與土匪死磕的架勢。當然落款時,她把自己的名字稍加改動,換成了男兒的姓名。

劉小姐根據劉名升提供的情報推斷,只要土匪沒有認出白衣軍是女人假扮,就不敢從埋伏地點走出來與她們決戰。

為什麼呢?因為土匪也是一鍋爛粥!

土匪兵力雖多,但成軍很晚。老匪很少,一般充任骨幹,其餘大都是新近裹挾的百姓,訓練編組一概沒有,因此軍事素質極差。打埋伏敲暗棍可以,但與官軍正面交戰,土匪不敢。

此外,張陳兩姓暗中相爭,也是一個主因。七個匪首中,老大張光祖與老五、老六、老七姓張;老二陳懷年與老三、老四姓陳。張、陳兩姓明合暗爭,全靠張光祖和陳懷年兩人壓著,維持一團和氣。這樣一支土匪,突然冒出一萬多白衣軍擺在面前,運糧隊也有一兩萬人,一東一西佈陣,擺出兩面夾擊的態勢。如此一來,匪首必然擔心:

如果貿然正面交戰,被其中一支纏住,另一支再從身後殺出。在兩面夾擊之下,土匪不僅糧食搶不成,連他們的性命都要留下!

這個計劃很絕妙,但要具體實現,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東西兩頭的資訊傳遞和時間配合。女人們去早了,可能被土匪認出來先打垮;去晚了,可能糧食已經被搶。所以劉小姐在仔細詢問劉名升之後,又認真走訪了熟悉黑龍灘的女人,推算出了運糧隊大致到達黑龍灘西頭的時間。最後只剩一個要緊的問題:如何與運糧隊取得聯絡?

這時呂三立了大功,他出了一個簡單有效的主意:把縣衙門口那面鳴冤告狀的大鼓拆下來,裝到車上,用鼓聲聯絡運糧隊!

擂鼓進兵,鳴金收兵,這是大明軍隊標準的作戰指揮訊號。運糧隊裡有官兵,他們一聽鼓聲就知道前面出了狀況,自然排兵佈陣壓上來。如此一來,土匪們的伏擊多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兩次大規模的運糧行動,糧食送來兩萬石,難民卻湧入五萬多,平均一個人只能分到口糧三十多斤。如果一家人省著吃,再新增些野菜草根,這三十斤口糧可以勉強保證一個半月的生存需要。

有了這一個半月的時間,李崇文就能向遠在蒙頂山的朱平槿求援,爭取些銀兩向周邊州縣買谷借糧。不僅緩解口糧危機,而且解決種子糧的問題。

有了這一個半月的時間,李崇文也能放手實施他分田分地的宏大計劃。農民沒有自己的田地,就難以保證他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自給、鞏固王莊、編練莊丁的美好設想都會變成泡影。

為此,李崇文把丁原在內的五個王府太監都派到了遠離縣城的五個王莊。行前,李崇文把他們召集起來,給他們定下了五條規矩:

一是要分地公平,不得徇私舞弊;

二是把地裡的青苗管好,保證今年夏秋兩季的糧食生產;

三是要注重民生,關心百姓疾苦,幫助百姓重建住宅,讓王府與世子的仁德遍佈全縣;

四是發展水利設施,保證旱災時有水可用;

五是與民休息,愛護民力,不得擅自干涉百姓的種植,不得擅發勞役為莊頭修建住所、花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