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食不言,寢不語。”吃飯時高談闊論在大明朝是沒素質的體現,尤其是在規矩森嚴的皇家。
桌子上除了幾樣小菜,主菜是一盆冬筍燉豬肉。冬筍是兵士們砍竹子時順便挖的,肉則是今天一早被趕上山的。此外還有一樣這個時代非常稀罕的菜:辣椒(當時叫番椒)炒肉片。宋振宗和宋振嗣兩兄弟筷子翻飛,吃的嘴裡兮兮直響,但動作沒有半點停頓。曹三泰主管後勤,與兵士們為伍去了。曹三保代替曹三泰出來給朱平槿解釋,這是蒙頂山莊上新種的番椒,送來給主子嚐個鮮。
朱平槿還沒來得及講話,宋振宗嘴裡咬著肉,已經急著表了態:“好吃!好香!就是辣點!
朱平槿笑笑對曹三保道:“我們四川天潮,百姓吃點辣椒除溼。有條件讓你兄弟多種一點,運到成都府一定賣個好價錢!”曹三保趕忙應了。
朱平槿幾口吃完了飯,用茶水漱了口,待大家都吃完,抓緊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宋振宗搶先發言。這廝自從得了朱平槿的鼓勵後,說的話是越來越多。
“末將看過戚爺爺的書!”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根有據,宋振宗先把他崇拜的戚爺爺抬出來,“戚爺爺說,最好的陣法就是鴛鴦陣!這鴛鴦陣可有諸多變化。在接敵之時可變為縱陣,藤牌居前,遮擋弓箭,接敵也快;在開闊之地可以展開兩翼變成橫陣,兵器齊出;在街巷叢林水網狹窄之地,又可變為五行陣和三才陣,兵士調動靈活……”
聽著宋振宗侃侃而談,朱平槿不禁對他刮目相看,這廝最近明顯是下了苦功的。可是宋振宗話音剛落,他便遭到了搭檔舒國平的反對。
舒國平道:“末將也看過戚爺爺的書!宋將軍之言卻不敢苟同!鴛鴦陣是步陣。戚爺爺御倭在江浙福建,所用便是鴛鴦陣。等戚爺爺到了薊鎮塞上,練的卻是車陣,陣中遍佈鳥銃、弗朗機等火器。戚家軍御倭時,營伍之法是四進位制,即四隊一哨,四哨一官、四官一總。等戚爺爺到了薊鎮,營伍之法又為之一變,是一營三部,一部兩司,一司四局,一局三旗,一旗三隊。何以如此?末將以為,是因敵而變,因地而變!”
舒國平的觀點立即得到了朱平槿的肯定。
朱平槿道:“這操練之法,需按照我軍預計作戰物件和作戰樣式確定!我方首要作戰物件是流賊。大部分賊眾,皆是賊首裹挾而來之流民,刀槍不全,甲冑全無。賊眾沒有陣法,喜歡一擁而上,亂刀亂槍招呼。賊眾軍紀不嚴,勝時尚能齊心搏命,敗時往往作鳥獸散。賊眾衣食不保,搶糧搶錢時敢於拼殺,無利可圖時作戰乏力。然賊眾雖形似烏合之眾,但作戰極為狡詐。往往以金銀或偏師誘我,大軍四面埋伏,待我上當,立刻四面衝殺。賊眾遭遇大股官軍,往往四散山林河泊,隱匿蹤跡。待官兵搜繳,四處襲擊,令官兵到處捱打。在兩軍交戰之時,賊首往往率少數精銳,待我軍疲憊不堪,陣型鬆散之際,伺機殺出……”
宋振宗一拍大腿,叫道:“正是!我秦州兵敗之時,那流賊先伏於官兵必退之路,待我軍透過之後,方才殺出。我軍尚未列陣完畢,那流賊上萬人就蜂擁而上,然後我軍就散了……”
宋振嗣也道:“末將跟隨兄長列陣迎戰,雖然斬殺賊子無數,但架不住賊子數量太多。最後末將脫力,手累得幾乎抬不起來……”
見眾人聽得認真,朱平槿便道出想法:“故我新軍之操練科目為四:佇列、體能、刺殺,射擊!基本之戰法,是迎敵展開橫隊,以最快最密集之火力震撼敵陣,摧垮敵人軍心,進而大隊白刃衝擊,一舉全殲敵人!”
以火力便能震撼敵陣,摧垮敵人軍心,這分明便是朱平槿談論過新式兵器。這種新式兵器,“既可以當成火銃打放,又可以當成短矛刺殺”。宋振宗心裡有不同意見,便趁此機會把自己的想法道來:“官兵以火銃列陣,根本擋不住賊人衝擊!前後三疊火銃最多打放一輪,賊人便衝近砍殺,裝填打放第二輪根本來不急!再說,這些火銃遠了便失了準頭。過了七十步,就不知道鉛子飛到哪裡去了。銃子輕小又不能存力,就算瞎貓碰上死耗子,也不能破甲傷人……”
剛剛道出想法,便遭宋振宗公然反對。豎立自己的絕對權威,還需要一個過程,費很多周折!
朱平槿心裡感嘆著,對周圍道:“既然宋將軍談到了火銃,你們都來說說這火銃還有何不足?”
世子虛心納諫,眾人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