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花園裡,新綠剛吐;觀魚池邊,迎春花開。
九曲迴廊上,朱平槿親熱地挽著他媽的手,側身看大群的紅魚爭相恐後吞食著太監們拋下的魚餌。。
“兒臣今日之來,是為流民向母妃借糧來了。”
“叫媽,我說了幾次了。怎麼大了就和你媽生分了?要點吃食也像學校裡的酸丁一般說得文縐縐的!”
“兒臣已經長大了,又是朝廷冊封的蜀藩世子,行為做事總是很多人時時看著。兒臣尊禮守法,他們就沒閒話說了。”朱平槿解釋道:“兒臣時刻都在提醒自己,照朝廷的指示辦事,按父王母妃的要求做事,爭取做一個父母喜歡、朝官滿意、黎民稱讚的好世子。”
王妃忍不住笑起來道:“你這孩子,也會說笑逗你媽了!”
“媽,你看借糧的事……”
“你先給媽說說羅姑娘的事。”
“媽,借糧的事情很急的,沒糧會餓死人的!”
“你買的人早餓過了,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先把羅姑娘的事詳詳細細給媽說清楚了,半點不準隱瞞!”王妃今天不打算鬆口。
朱平槿無奈道:“那讓我從哪兒說起?”
“就從你們怎麼認識開始,你為什麼會喜歡她?”
“怎麼認識的,媽您早知道了。”朱平槿道:“我就是喜歡羅姑娘!”
“那你為什麼喜歡?先前你給媽說,那羅姑娘賢良淑德,大家閨秀……呸,分明就是騙你媽!今天你必須說清楚,否則糧食的事,你自個想辦法,甭找你媽!”
朱平槿真的是很無奈。喜歡一個人的事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嗎?再說又不是這幾天的事,而是幾百年後的事。怎麼能夠說清楚?說清楚了又有誰會相信?可今天不說清楚,自己擺明了無法過關。朱平槿心底一橫豁了出去,能不能過關就看這一回。
啟動A計劃。
“兒子為什麼喜歡羅姑娘?是因為兒子見到羅姑娘就一見如故!她就是兒子一輩子的女人!”朱平槿斟字酌句道:“兒子一見到羅姑娘,就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就覺得她是很早很早以前兒子就熟識的。哪裡認識的,兒子不知道,或許是在夢裡,又或許是在書裡,兒子說不清楚。只要羅姑娘在我身邊,我就有一種傾訴的慾望,有一種靠近的衝動。媽,我覺得我和羅姑娘一定是前世夫妻!”
“那羅姑娘在你身邊,你是不是有種安全感啊?”王妃問道,然後又小心補充了一句:“是不是覺得她像你媽啊?”
“是啊。”朱平槿回答,“媽你怎麼知道?”
王妃感覺快暈過去了。
朱平槿不知道他媽的感受,依然一本正經道:“羅姑娘很能幹,心腸也好,跟媽你一樣。兒子觀察仔細了,那羅姑娘確實不是一個什麼大家閨秀,與窈窕淑女也沾不上邊,但是她在家孝敬父母、在外任勞任怨,就跟媽你一樣。兒子找回瀾塔下有名的江瞎子算過了。那江瞎子說,羅姑娘有旺夫旺家之象。媽您看啊,我們王府沒有您成嗎?這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靠您一個人撐著,把您累倒了不是?兒子就想啊,兒子結婚找媳婦,定要找個像您一樣能夠持家護家旺家的,以後好幫您做事。那些長得好看的漂亮女人,只會吟風頌月。做不來正事,長得好看有什麼用?那些家世好的嬌小姐,一不會持家,只會花錢,萬貫家財遲早被她們花光了;二不會侍候人,你還得侍候她。兒子還擔心,如果進了門,那些嬌小姐會不會仗著孃家勢力,給您打擂臺啊?”
聽到兒子的解釋,王妃心裡長長舒了一口氣。沒那個啥母情節就好!她知道兒子有意恭維自己,但她臉上還是笑開了花。
王妃含笑不屑道:“現在知道你孃的好了?任她們家再有勢力,能大過我堂堂王府?誰進了我家的門,就要守我家的規矩。哎,你和那羅姑娘,你們倆到底誰聽誰的?”
朱平槿得意地回答:“小事聽她的,大事都聽我的。比如買什麼衣服,走那條街,聽她的;剩下大事她聽我的。除夕她在皇城壩惹事,兒子寫了一封信去狠狠罵她,她只有乖乖地給我認錯。”
王妃笑得愈發開心:“我還以為你是傻的,被一個小姑娘家迷得團團轉,家門也找不到了!看來你還是清醒的。什麼時候帶來讓媽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