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賈詡這一次臨陣倒戈,將樊稠擊敗立了大功,這可都是要封賞的。
再加上張遼陣斬樊稠,呂布燒糧破營,這些也都一併都有封賞。
因此在李餘的力保之下,將張遼提拔為光祿勳,呂布提拔為五官中郎將,賈詡提拔為太中大夫。
光祿勳就不必多說了,這可是九卿之一,而呂布的五官中郎將也是僅次於光祿勳的,太中大夫則是次於中郎將之後。
這個職位自然算不上飛躍,但卻也是大方的很了。
這一番封賞將賈詡感動的一塌糊塗,當然也不排除這老甲魚是演的。
但無論是真的還是演的,賈詡之後都將洛陽治理的明明白白。
之所以一定要讓賈詡來治理洛陽,這是李餘思索了很久的事情。
這倒不是李餘覺得賈詡會背叛,而且如今的洛陽確實是需要一位大才來管理。
洛陽百姓的苦楚李餘一直看在眼裡,換上去一個昏庸無能的官員,將洛陽搞得風雨飄搖,百姓死傷慘重,然後自己被殺。
讓整個洛陽為自己陪葬,這種事情李餘還做不出來。
百姓就已經夠苦的了,自己再來給百姓背後捅一刀,這事幹的就太不地道了。
李餘自己肯定是不可能了,李餘自己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罷了。
管理一個班都費勁,更別說洛陽這十幾萬百姓了。
而且對外要將朝廷的名頭打起來,對內要備好軍糧軍械等等一眾事項。
陳宮雖然勉強可以,但卻也不是最優的人,而且陳宮往往有智而遲,等他反應過來,事情都已經辦下去了。
管理一縣之地倒還可以,讓他來將朝廷這個架子搭起來,那就是難為他了。
至於徐庶那更不行了,徐庶如今求學,學了個一半,就跑來找李餘來了,把一縣交給他李餘都懷疑,更別說將朝廷交給他了。
而賈詡卻是不一樣,這老東西看著似乎不顯眼,但其實是一個人精。
不僅可以平衡朝廷之中的勢力,而且還能讓自己的政策貫徹下去。
當初董卓還在的時候,朝廷之中只分三派,但如今董卓死了,看似好像只有一派,但其實卻分的更散了。
朝廷之中的官員本就是各地的世家宗族的代表,這些人的利益幾乎每一個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