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環也訥訥地說:“孫書記,真的哩,分田包產好啊,我們幹部也好當了……”
孫立昆連連說:“好,好,同志們,大家不要急,一個個說,我今天到這裡來,就是想聽聽你們的心裡話。”
王環環說:“孫書記,您是大共產黨,我們也想聽聽您的話!”
於是,聽罷白水溝鄉親們的意見後,孫立昆在馬燈通明的燈火下,對王環環、耿復仁、劉勝利等一幫幹部群眾發表了一次即興講話,開口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馬列主義的科學結論。實踐之外不存在檢驗真理的標準,包括馬列主義本身也不是真理的標準。那麼,既然實踐證明分田包產能使原來這一帶最窮的一個生產隊改變面貌,糧食產量能翻兩番,生活水平能有這麼大的提高,我看就不妨讓王環環和這三十八戶農民同志試下去!這麼試一試,天塌不下來!安徽、四川有些地方不是也在試嗎?”
王環環身邊那些樸實的農民們,把一雙雙滿懷希望的眼睛投向孫立昆。
孫立昆越講越激動:“同志們,說起來痛心呀!過去,我們的報紙上每年都說大豐收,都說農業學大寨碩果累累,可搞到今天,我們全國還有兩億多種田人的年口糧在三百斤以下,吃不飽肚子!耿書記,我請問你,你們天河縣農民每年的人均口糧是多少?我要你以黨性保證說真話!”
耿復仁紅著臉訥訥地說:“去年一百八十七斤,今年一百九十二斤……”
孫立昆嘆了口氣:“不到二百斤呀,同志們!從理論上說,我們整個天河縣的農民兄弟都在餓肚子呀!可分田包產,白水溝三十八戶的人均口糧卻達到了五百二十斤!據說這就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如果大家認為這種能吃飽肚子的方法就是資本主義,那麼我們只有永遠餓肚子!那我們還幹什麼革命?**說,窮則思變,越窮越革命,不能越革命越窮嘛!是不是呀?同志們!”
一片熱烈的掌聲響了起來。
耿復仁掏出筆記本拼命記錄。
孫立昆卻結束了自己的講話:“同志們,我就先講這麼多吧!不算指示,目前也還不代表省委,只代表我個人。我說得有沒有道理,同志們自己去思考。”
耿復仁說:“孫書記,很受啟發,我們很受啟發。”
劉勝利說:“孫書記,您把問題的實質說透了,事實上是給我們上了一課。”
孫立昆擺擺手:“不對了,是王環環和白水溝的農民同志給我上了一課!”
耿復仁請示道:“那麼,孫書記,白水溝的土地承包就試下去?”
孫立昆點點頭:“當然應該試下去!我的意見,最好再把試點面擴大一些,像我們路過的那個小山村,窮成那樣,為什麼不也試一試?”
耿復仁忙又記錄。
孫立昆說:“可以請那個村的生產隊長到王環環這裡來看一看,學點經驗。成功的經驗還要你們自己摸索。現在大家不都說嘛,要摸著石頭過河。”
耿復仁愣了愣:“孫書記,這……這話是不是不太妥當?”
孫立昆不悅地看了看耿復仁:“有什麼不妥當的?”
耿復仁吞吞吐吐地反問道:“這摸著石頭過河,也……也能摸著石頭過太平洋麼?就不怕掉到太平洋裡淹死?”
孫立昆問:“耿書記,你什麼意思?”
耿復仁賠著笑臉:“孫書記,我沒什麼意思,就是向您請示。”說罷,把自己的筆記本遞上去,“孫書記,您看看,我記錄的準確嗎?如果……如果準確的話,您給我籤個字好麼?”
孫立昆這才明白,面前的這位耿書記怕自己被淹死,在找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