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時刻,皇元武毅然決定出兵帝都,在皇正初進入帝都之前抵達。當然,無論現在新立的皇帝同意不同意,皇正初也是一定要進帝都的,他想進入帝都當祈天皇帝的事情,已經昭然若揭,現在這這些姿態,也只是擺擺樣子罷了。
下了決定之後,皇元武立刻下令整備,並安排斥候現在出發前往平金城和容寶城,通知肖一搏和皇永寧,準備兵馬糧草,兩日後,大軍出征。
而留在王府附近的十幾萬軍隊是不能輕動的,畢竟天清城方面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雖說最近風平浪靜,但飛地之事,也不得不防。
沙紹元負責整個飛地方向的防禦事宜,有他在,皇元武還算比較放心,但王府不能無人坐鎮,故此,再通知皇永寧的訊息中,加上了一句,讓安排好後勤事宜之後,順便代理最近所有的王府事宜。
王府遇襲的事情,皇永寧和肖一搏餘生等人都知曉,但在皇元武的刻意隱瞞下,他們並不知道所有細節,只知道飛地天清城來了兩個高手,在皇元武貼身侍衛和諸多軍士的拼死抵抗下,已將兩人擊退,但王府也付出了比較慘痛的代價。
對於這件事,三人的反應幾乎是一樣的,他們要求皇元武撤出東王府,畢竟東王府距離飛地實在太近了,雖說有黑石大橋攔路,但這高聳的城牆,對於真正的高手來說,根本不足為慮,皇元武留在東王府,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但皇元武拒絕了,他認為,對於天清城的的事情來說,無論自己走去哪裡,只要他們想找自己,必然會被找到,除非真如當初那黑袍葉觀對自己說過的話一樣,退出三百里外,放棄所有父王的基業和東王府現有的疆域,這樣做,和死了也沒什麼分別。
對於這件事,皇元武沒有過多的解釋什麼,他拒絕了所有人的勸說,執意留在王府。看到皇元武如此堅持,其他人也不能再說什麼了,只是餘生和皇永寧,都悄悄從自己的部下中選出一些精銳,遣回王府,負責皇元武的安全。
現在的形勢對於東王府來說,一片大好。
柳元帶領的遠征軍進入北境之後,所向睥睨,將北境騷擾王府邊境的諸多部族徹底征服,並在皇元武的命令之下,屈服的部族需將所有民眾遷入王府之中,進入南境,協助皇陽暉開發荒蠻的南境,從而徹底融入到王府中來。
對於東王府這樣的做法,北境諸多部族無可奈何,畢竟他們違背了盟約,在關鍵時刻偷襲了東王府的北部防線,但經過十幾年,他們好像忘了東王府是什麼虎狼之師,最終自食其果。
遷移北部諸族的過程在這裡就不贅述了,讓一個部族離開他們生存多年的故鄉,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東王府為了保證北境不會再出現戰亂,必須要這麼做。
從東王府北部防線到最遠處的無盡海,有幾百裡的範圍,這裡物產貧瘠土地也荒涼許多,這些族群本就生存不宜,加之強大的祈天伴隨左右,他們最終的命運,除了選擇加入祈天之外,好像只有滅亡這一條路。
柳元所向睥睨一路凱旋的同時,皇陽暉在南境也傳回訊息,第一座開荒城池的
地址已經選好了,在一處山脈的邊緣,這裡易守難攻,左右都是連綿的山脈,在這其中建造城池,可以當做王府進軍南境的橋頭堡,只是建造這座城池,需要耗費大量資源,開鑿山脈。
同時傳回來的,還有皇陽暉命人描繪的附近山脈走勢和地形圖。皇元武看過這張圖之後,立刻批准了皇陽暉的計劃。
這個地方真的很是奇特,一道橫行的山脈,綿延幾百裡,幾乎將整個南境和東王府隔絕開,之前向南境行軍,都必須穿行這座山脈,其中艱難險阻自不必說。現在皇陽暉選擇的這個地方,就在穿行山脈的必經之路上,且背後有河,向東王府的方向,還有不小的平原地區,完全可以用來開墾,這個地方當做東王府的橋頭堡,絕對是上上之選。
隨即,皇元武的命令下達,皇永寧依照他的命令,在治下二十城抽調勞工,允許他們攜帶家眷前往南境,建立新的城池,並分發土地錢財。這樣一來,二十城內報名的百姓眾多,幾日之後,一個由三千軍士和十數萬百姓形成的特殊隊伍,從東王府出發,直奔南境而來。
對於這些百姓來說,跟隨王府開闢新的疆域,意味著更好的發展和機遇,南境的第一座新城池,將來的發展一定不可限量。
所有的事情都發展的十分順利,除了……皇宇辰。
自從上次的風波結束之後,皇宇辰一直在昏迷之中,或者說,一直在沉睡之中。在這個過程中,皇元武專門安排了僕從侍奉,劉興安和齊正業兩人也一直守護在皇宇辰左右,觀察了幾日,劉興安發現,皇宇辰的氣息一直十分平穩,身上的傷勢也痊癒的很快,即便陷入昏迷之中,也沒有那種重傷或重病之人的樣子,這樣皇元武才放下心來。
只是現在要出征,此事皇元武必須親自去做,但將皇宇辰自己留在東王府,他卻十分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