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袁耀來到了州牧府大門的時候,士卒們早已去稟告,畢竟,前些日子袁耀在豫州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州牧府的這些士卒官吏們,也都是記住了他,與那些歡呼的親隨不同,諸葛亮一如既往的平靜,只是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沒過多久,袁耀就已經來到了書房之外。
“師君!弟子袁耀求見!”
站在書房門口,袁耀大聲說道。
“進來。”
袁耀走進了書房,諸葛亮正在書寫著什麼,抬起頭來,看了看面前的袁耀,在師君的注視下,袁耀顯得有些羞愧,連忙低下了頭,諸葛亮緩緩皺起了眉頭,神色也嚴肅了起來,質問道:“你可知罪啊?”
袁耀還從未聽到師君對他如此的嚴厲,心裡一顫,連忙拱手拜道:“我知罪!”
“什麼罪行啊?”
“沉迷享樂,不思進取。”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是說這個,你在袁家大吃大喝,這我自然能理解...”
“可是,你怎麼是空著手來見我的啊?你在那邊吃好的喝好的,就沒想著給我帶回一些嘛?”
聽到諸葛亮的言語,袁耀茫然的抬起頭來,看向了諸葛亮,嗯??這還是自家師君麼?
諸葛亮面帶微笑,朝著他眨了眨眼,袁耀卻是更加吃驚,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師君開玩笑,天哪,原來自家的師君也懂得什麼叫幽默!!
“坐下罷,別傻站著了..”,諸葛亮招了招手,袁耀這才坐在了他的面前,諸葛亮看著他,溫和的說道:“這些日子,還是得多虧了你啊,豫州的事情辦的都不錯...多虧了你啊。”,諸葛亮說著,便整理其面前的諸多文書來,心情顯然還是不錯的。
“我?可是我....啥也沒做啊?”
袁耀一頭霧水,他總感覺自家師君換了個人似的。
“你不知道,這些日子裡,各地太守一直在調查豫州的實情,包括世家大族的情況,你把各地大小世家的家主全部叫到你的身邊,使得他們族內無首,這調查事務因此才做的很是順利啊,我只是用了不到十天,就差不多弄清楚了豫州內的情況...”
聽到諸葛亮的言語,袁耀恍然大悟,他有些呆滯的看著師君,問道:“師君,你不是說,利用幼童是很可恥的行為嘛?”
“嗯,我也未曾利用你啊,只是湊巧罷了,不然,我又何必告知你實情呢?”
“好了,不要再想這些,我問你,你可知道,我為何如此急著要弄清楚豫州的各個情況嗎?”,終於,還是到了袁耀最熟悉的考校環節,袁耀點了點頭,說道:“師君想要大治豫州,首先就要了解豫州。”
“說的沒錯,無論你要做什麼,是帶兵還是治政,你都要對自己做的事情足夠清楚才可以,我曾見過幾個太僕,當了十幾年的太僕,卻對馬匹一竅不通,全部事務都交予下屬,自己只是佔個名,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將來無論你做什麼,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解你要做的事情...”
諸葛亮說著,頓了頓,又繼續說道:“這些時日,書籍之類的,你就不必再看了,跟著我,學習如何治政,書本只是書本,可以參考,卻不能全部相信,究竟如何,就需要你親自來看了...”
“謹喏!”
諸葛亮將文書擺在了自己面前的案上,袁耀站在他的身後,兩人看著這些文書,諸葛亮說道:“都言益州天府之國,其實,你看,豫州也是不差,豫州以一州之地,有山川丘壑,有深林奇木,有河流水澤,平原良田,可謂是得天獨厚啊,水系縱橫,郡縣相接...”
放在案上的文書,自然就是豫州的各個情況,包括耕地,戶籍,地貌等方面,劃分還很細,至於縣,袁耀認真的看著,諸葛亮撤了案,直接將這些文書鋪滿在了地面上,按著地域分佈,將文書放在了不同的地方,站在了遠處,打量著面前的“豫州”。
“西高東低...”,諸葛亮喃喃著,猛地指著幾個地區,說道:“戈陽郡,陽安郡等這些靠著山脈的郡縣,可以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鍊鐵之上,我準備在這些邊緣地區設立鍊鐵廠,大規模的進行鍊鐵,按著情況,這些地區的礦物是很多的,長期都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在手裡,嗯,很適合發展鍊鐵以及挖掘礦....”
“師君,可是,我們挖那麼多的礦物,煉那麼多的鐵做什麼啊?”
“農具以及其餘生活用品的鐵器化,都需要大量的鐵器...即使豫州用不完,也可以用以出售,像那些沒有礦產的地區,我想還是很樂意買下這些的...這樣一來,促進了豫州的經濟,甚至,在其他方面,也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諸葛亮說著,又看著地面上的那些文書,方才說道:“另外,東部這些平原地區,就應當全力的發展農耕,還有很多的荒地沒有進行開墾,另外,太多農田都荒廢在了世家的手裡,按著曹司徒的世家等級制度,不夠等級卻擁有過量耕地的世家...這下是要倒黴了...”
“將這些水系聯絡起來,在汝南,譙,襄城,梁國,汝陰形成灌溉渠。”
袁耀瞪大了雙眼,看著面前指著各地,迅速的想出相應發展方案的諸葛亮,諸葛亮忽喜忽悲,忽而大叫,忽而搖頭嘆息,可是,袁耀卻是格外的羨慕他那種指點江山的感覺,當然,師君所說的那些,他也是認真的記錄著,據說每個人治政,都有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