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十年,元月
冀州安平,井現黃龍
雒陽,城外
諸葛亮單手持一卷書,一手背腰,在門口徘徊著,低聲吟誦著,城門計程車卒並沒有驅逐他,反而是有些驚羨的看著他,再想起自己家裡的小子,不由得搖頭嘆息,看看人家的孩子!
自從得知劉默返朝,他便在此等候,手持一卷書冊,從早通讀至於夜裡,風雨無阻,甚至,這還引來了周圍不少的孺子,好奇的看著他,想要跟他學習的,諸葛亮也就蹲在城門口,給這些半大小子們講些字,偶爾,他們的父母還會送來一些吃食,作為感謝。
這一日,諸葛亮還是一如往常,正在背誦著書籍,便看到幾個黑不溜秋的小子跑了過來,看著諸葛亮,叫道:“君,遠處來了些士卒,還有車馬,近百人,我看亭長里正都在上前拜見...”,諸葛亮早就吩咐好了這些人,幫著自己注意周圍的情況,一聽這些,諸葛亮大喜。
又問道:“他們是朝著哪個城門來的?”
“就是朝著我們這裡來的!”
“善!”
諸葛亮臉上難得出現了一絲笑容,緊握著書籍,眺望著遠方,藏不住內心的喜悅,安靜的等待著,終於,一行人馬漸漸出現在了道路上,精疲力盡計程車卒們縱馬前進,緩緩行駛而來,諸葛亮在人群之中尋找,還是沒有找到劉默,士卒們經過的時候,他站在了一旁,讓出了道路。
士卒們一一從他身邊經過,諸葛亮皺著眉頭,在人群之中搜尋。
“可好安好?”
有人在背後說道,諸葛亮轉過身子,欣喜的看向了身後,劉默站在他的身後,溫和的笑著,縱然臉上那猙獰的傷痕,也沒有能破壞那份溫情,諸葛亮抱住了他,劉默拍著他後背,“長高了不少啊,好,不錯!”
諸葛亮並沒有回話,抱了許久,劉默這才帶著他返回家裡。
“今日不急著去見陛下..便在家裡休歇一日,你已經開始讀農書了?《汜勝之書》?好,不錯,農為天下之本,不知農科,是不行的..可惜啊,本想給你帶東濊的魚蝦來,不過,距離太遠,我也沒有辦法攜帶,還是以後再帶你去吧....”
諸葛亮靜靜的聽著劉默言語。
到了家裡,劉默很是開心,他離開了這麼久,家裡養的這些雞鴨,竟沒有半點瘦弱,反而是被養的愈加肥碩,哈哈哈,不錯,先前還一直擔憂這些雞鴨來著,隨手抓了一隻圓滾滾的雞,劉默便開始忙碌了起來,諸葛亮也問了一些事,不過,對劉默臉上的傷疤卻只口未提。
“黃將軍...他沒有一同回來麼?”
“唉,黃將軍的長子逝世了,他已經回家去了,要為長子發喪之類...我原本也想跟他一同去,不過,我還得要面見陛下,稟告諸多事,只能讓他一人前往了,以後啊,見到黃將軍,不要再提及這些了,他也是可憐啊,我從未見過他那般憔悴,那般痛苦的模樣啊....”
兩人吃著美味,一直聊到了深夜。
“我不在的這些年裡,雒陽內可發生了大事?”
“嗯,有,有三大事....”
“陛下新納一妃,聽聞乃是司農曹操之表姊,乃是故司隸校尉曹鼎之女。”
“哦?”劉默皺著眉頭,思索了一會,問道:“莫非..皇后出了甚麼事?”,諸葛亮搖著頭,說道:“未曾...聽聞,蔡公惡了陛下...”
“蔡公??這是何事?”
“這便是第二事,陛下從河東河內掉取百姓,修築皇宮,想要蓋三處新殿,又令盧公起修皇陵...蔡公上諫,以孝康皇帝故事斥責,望陛下興勤儉樸素之風,陛下大怒,問之:朕之功業,前所未有,國庫豐盛,修築事如何?”
“那蔡公是如何回答的?”
“蔡公答,仁廟之功,下安黎民,上扶文風,外徵不軌,內興農桑,陛下之功,坐享其成耳....”
“唉....”劉默搖著頭,問道:“蔡公可還安好?”
“群臣不敢為蔡公求情,陛下要將蔡公下獄,好在皇后哭訴求情,陛下這才沒有追究,只是罰了蔡公一年的俸祿...另外,改修了一處新殿,其餘二殿作罷,皇陵,也是下令事從簡樸..不可大動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