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10 吳國公欲取浙西,劉太尉二桃三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 吳國公欲取浙西,劉太尉二桃三士 (1 / 4)

。。。半個多月沒更,很不好意思。不過請同學們放心,這本書是絕不會太監的。只是因為一來這陣子忙了點,二來寫的字數多了,也有些累。不過,我已經計劃爭取儘快完本。所以,應該不會再有長時間斷更的現象出現。今天本來想多更點的,時間長不寫,有些手生,從下午寫到現在,就寫了這麼多字。明天看看吧,如果寫順了手,儘量多更點。再次感謝同學們對我的寬容,沒別的可說,只有盡力把書寫好。。。

——

劉伯溫諫言朱元璋借鄧舍南下徐州的機會大舉東進,奪取張士誠在浙西的地盤。

朱元璋故作疑惑地問道:“可先生剛才不是說,察罕必聯手士誠、同取燕王麼?若是咱們在這個時候突然進攻士誠,豈非替燕王解圍?”

劉基笑道:“燕王黃口孺子,短視無謀,見小利而生貪念,從而致使海東陷入危險的境地,但是主公您難道也是這樣的人麼?……,主公眼光長遠、有宏圖偉見,又何必用這樣的言語來試探在下呢?”

朱元璋哈哈一笑。

劉基接著說道:“古人云:‘唇亡齒寒’。燕王儘管無謀,自尋死路,可是就以眼下的形勢而言,一來,咱們卻不能坐視其敗,任察罕獨大;二者,藉機東取浙西,也正好可為主公擴充實力。因此說,‘東取士誠’,於當下而言,對主公而言,乃是一舉兩得之妙事,何樂不為呢?”

說完了,他頓一頓,又補充說道:“方今天下群雄逐鹿,士誠、友諒等雖不算真正的英雄,可畢竟他們起事已久,各自皆頗有根基,一時間也難以猝定。這天下大勢,還沒到真明朗。尤其察罕帖木兒擁眾十萬、兵鋒甚狠,佔據北地、睥睨江南,此三國之袁紹也,斷不可力取,只能智敵。故此,在下以為,主公斷不可如燕王孺子,為圖小利而竟不顧大事。”

劉基的這番話沒有明言,可朱元璋何許人也?一代梟雄,自然將他話中隱含的意思聽得明明白白。

說白了,劉基的意思的就是:鄧舍可以沒有遠見,貿貿然地搶佔徐州,可是朱元璋卻不能與他一般見識。寧可吃下這啞巴虧,也絕不能坐視海東自取死路,——敗亡在察罕帖木兒與張士誠可能的聯手之下。

為何?

原因有兩個。

其一,察罕帖木兒太厲害。

如果任由海東敗亡,北地盡數歸入其手,那麼察罕的實力必然翻倍增長。就以現下而言,察罕帖木兒還沒有打下山東,朱元璋捫心自問,就已自覺不是他的對手,若是再等到他“實力倍增”?不用說,更不能敵之了!

所以,絕不能坐視海東落敗。

——,再說的明白點,現如今,江南群雄、他朱元璋為何在察罕帖木兒的威壓下還能夠東征西進、開疆擴土?不就正是因為有鄧舍接過了劉福通、田豐、王士誠等人的接力棒,繼續在北方與察罕廝殺不休麼?

如果鄧舍落敗,那他們的這“好日子”也就算到了頭了。

李善長表示贊同,說道:“主公起於淮泗,如今稱雄金陵,處西漢、東吳兩強寇間,之所以可以東西掃蕩,從容不迫,而蒙元不能以匹馬、只輪臨江左者,前者因有小明王、劉福通為梟阻,後則因有燕王為捍蔽也。……,劉先生所言不差,咱們確實不能坐視海東落敗。”

其二,朱元璋所佔據的金陵等地雖也可稱富足,但較之浙西,尚有不足。

亂世之際,如何才可以立足稱雄?歸根結底,不外乎兩個字:“強軍”。那麼,軍又該如何強之?再歸根結底,還是不外乎兩個字:“國富”。

浙西之地,富甲天下。天下群雄,誰也沒用張士誠富有。如果能借助這個機會把浙西吞併,朱元璋的實力絕對可以翻上一個新臺階!到的那時,軍強、國富,陳友諒縱然再桀驁、再剽悍,又算得什麼呢?

朱元璋之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先打張士誠,並不是因為他不想,而是因為一者,陳友諒咄咄逼人;二來,張士誠非進取之主。所以,不得已,只好先強後弱,先把危險性高的打敗,然後再徐徐圖謀危險性較低的。

可是如今,海東卻突然南下,搶佔了徐州,這在無形中就對張士誠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可以預見,士誠必會分出不少的兵力北上,以來防備海東的進一步南侵。而同一時間,這卻就給了金陵可趁之機。

正如劉基所言,陳友諒才有龍灣之敗,就算他再“剽悍”,一時半會兒也難以再向金陵發動攻勢,總得休整一段時間。便正好可以趁此機會,一個張士誠分兵北上、一個陳友諒無力西侵的大好機會,轉而猛攻浙西!

確實“一舉兩得”。

一方面“化解”了海東兩面受敵的可能,使得海東能夠繼續當金陵的“捍蔽”。一方面搶下了天下最富有的地方,大大提升實力。

朱元璋大笑起身,說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暫時丟失了徐州,但卻使得我金陵有機會入主浙西膏腴,這筆買賣,真是十分的划算!——先生之言,正合吾意!”遠眺室外蔚藍的天空,不覺喟然嘆息。

李善長奇怪地問道:“主公本正歡喜,卻為何忽然嘆息?”

“燕王少年俊傑,有不世之姿,據遼東、入高麗,恢復我漢時舊疆;下山東、爭河北,迎對察罕絲毫不懼。誠可謂英雄也!卻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一時居然出此昏招,貿然南下與我搶佔徐州。雖暫得了徐州一地之利,卻便宜我即將盡取浙西膏腴。……,唉,念及此,不能不為他遺憾啊!”

劉基與李善長對視一眼,一個微笑不語;一個下拜高聲,說道:“天命有德。燕王雖可稱英雄,但畢竟主公才是真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