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120 南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120 南下 (2 / 2)

“暫且不考慮南下的不利,只說南下對咱們海東有利的一面。一方面,察罕、孛羅與關中群雄爭鬥不休;另一方面,咱們海東卻多得了一片魚米之鄉,佔住了全天下最富饒的地方。臣請問主公,等到那個時候,北地,……,不,不只北地,乃至整個的天下,又還有誰,會是您的對手?”

“先生所言,盡是利處。三條不利,如何是好?”

“不利之第一,若南下,便要與張士誠翻臉,我海東就要少一盟友,多一敵人。可是,浙西,天下之膏腴,主公早晚都是要取的。與其晚,何不早呢?……,臣觀吳國公也是一個有志向的人,遠非常人可比,而且麾下人才濟濟,能得將士死力。這樣的人,是人傑啊!斷非甘居人下之輩,絕對不可小覷。現在,他是處在張士誠與陳友諒之間,且主要的大敵是陳友諒,故而,暫時沒有功夫去收拾張士誠。然而,一旦等他騰出手來,卻肯定不會看著浙西膏腴之地,卻不去佔據。……,主公,你又何必一定要等到這個時候呢?豈不聞俗語云:‘先下手為強’麼?”

不管朱元璋是不是“甘居人下之輩”,既然洪繼勳對安豐朝廷並無臣服之心,那麼,在他看來,朱元璋就早晚都會成為鄧舍逐鹿中原的對手。因而,他想趁著現在朱元璋沒空收拾的浙西的機會,搶先將這塊兒佔住。

“不利之第二。浙西多水,而我軍以北人居多,貿然南下,恐會戰不利。這就牽涉到作戰的問題了。不錯,我海東軍中精銳、主力多是北人,在寬廣的平原上打慣了,也許會不適應浙西的地形。但是,臣再又想請問主公,咱們是怎麼打下南韓的?”

朝鮮半島上,北地多山,南方多水。南方的水系也很多。

洪繼勳這是個設問句,不等鄧舍回答,自問自答地說道:“臣相信‘事在人為’!有了征伐的南韓的經驗,並且在我軍中也有不少的南韓人,比如慶千興等人的麾下,又且各部水師之中更多有會水的男兒,區區一點浙西的江河湖泊,難道就能擋住咱們南下的道路麼?”

“不利之第三,還是吳國公。咱們不懂他的心思,不知道他會不會給咱們設障礙。甚至,等咱們打下浙西后,他會不會反與我海東為敵?這些,咱們都無從判斷。但是,以臣看來,卻也都並不重要。”

“不重要?”

“吳國公現正屯兵河南,把主力都派去了河南。至少從表面上看,他似乎對河南確實很有興趣。如果他的這個興趣是真的,那麼接下來,他就要面對陳友諒、察罕帖木兒兩個強敵。一個陳友諒,尚且能兵臨金陵城下,逼得他險些出城遁走,再加上一個尤勝陳友諒三分的察罕帖木兒?別說我軍下浙西了,就算我軍真正的下江南,恐怕他也無能為力,只有徒呼奈何!”

“不錯。可是,如果吳國公對河南其實並無太多的興趣呢?”

“吳國公若取河南,則便是為自掘墳墓;而若是他不取河南,也不打緊。有陳友諒的威脅,他斷然不致會敢與主公翻臉!最多了,讓給他一些地盤就是。不能獨佔,便平分秋色。不也是很好麼?”

“先生接著說。”

“再有,吳國公的心思咱們都不知道。也許,他迫於一時的無奈,答應了與我海東平分浙西,可是,我軍早晚要與察罕決戰,待到那時,他會不會在咱們背後下刀呢?以臣看來,這個問題更是荒謬,不值得討論。”

鄧舍與鞠勝都點頭稱是。

就像洪繼勳適才的分析,朱元璋遲早是會取浙西的。如果海東不南下,那浙西更是他的囊中之物。

洪繼勳起身,行禮,說道:“臣之策便是如此。該如何行為,尚須請主公決斷。”

鄧舍思忖許久,先不回答,說道:“先生剛才說,你一個考慮了單州戰後,一個考慮了遼西與棣州。休養生息與下淮泗、浙西,這都是單州戰後才可以做的事情。至於遼西與棣州,先生有何計較?”

“就像臣在飯前所分析的一樣,遼西、棣州這邊,進攻大都是斷然不可以取的。故此,臣以為,待單州戰事結束後,這兩路人馬一則可以補充南下的實力,二來只需要就地駐紮便可,絕對不要再向大都前進半步,以免刺激到了元廷,反而會搞亂我軍南下的計劃。”

“你的意思是說,南下為主,遼西、棣州為輔,是麼?”

“正是此意。”

南下淮泗、浙西,這是一件大事。一步走錯,海東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局。鄧舍在廳內轉了好幾圈,不能決定。洪繼勳、鞠勝兩個人都眼巴巴地看著他,洪繼勳更忍不住,催促說道:“臣言盡此。主公究竟何意?”

“此非小事,且容我三思。”

鄧舍抬頭,看了看廳外,見不知不覺間,天色已亮,又想了一回,說道:“……,這樣吧,快到朝會的時辰了,這件事情,便就放在今天上午的朝會上,讓群臣都議議。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到底有什麼利,有什麼弊,可以再好好討論一下。”

“主公!世間人多‘因人成事’!真正的軍國大事,從來都是兩三人議論,一言便可決定的,何需人多?”洪繼勳的這點自視甚高,總是改不了的。

“哈哈。反正現在單州戰事還沒有結束,也不必著急。況且,即使南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下到浙西,中間還有一個淮泗嘛。對不對?先生不必急躁。”鄧舍的這個態度其實不錯,牽涉到有關海東前途的大事,正該老成持重。

“也罷,主公所言也甚有道理。便依主公。”

洪繼勳一心急於求成,鄧舍老成持重。離朝會的召開還有半個時辰,他們卻都不知道,朱元璋早就做出了北取徐州的決定,常遇春已蓄勢待發。

細雨朦朦,涼風習習。廳外院中,花紅葉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