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截擊”,用高延世斷敵退路,繼而親率勇敢橫出,一方面呼應高延世,一方面衝擊敵人中軍。其次“夾攻”,燕軍全線壓上後,從左側進攻元陣,吳軍則從右側配合,兩軍合力,從而壓縮敵人,以爭取勝利。
……
燕陣,中軍。
望樓下。
趙過身穿重鎧,握槍上馬,背對望樓,面前是五百名精選出來的悍卒。整個背景是偌大的燕軍陣地,涼風吹來,旌旗獵獵,一股殺氣直衝雲霄。
他大聲地說道:“諸位,自奉主公之令,舉傾國之軍,遠來濟寧,征戰已有月餘!俺聽說,‘戰若不勝,何必交刃?攻若不取,何必勞眾’?勞眾已至此!交刃已至此!決戰就在眼前,若不能取勝,有何面目回去見海東父老?俺又聽說,‘兩國相擊,氣勇者勝’!軍令,……。”
——,他這幾句話說得比較慢,所以沒有結巴。五百精卒皆挺胸昂首,屏住呼吸,聽候軍令。
“‘臨戰,有進無退’。觀本將旗幟,旗動,則行;旗飆,則戰。不見旗止,則戰鬥不息!若有怯懦懼戰及恃勇憑狠、不從令者,皆斬!”
諸人齊聲應道:“諾!”
“來人。”
一隊傳令兵奔到他的身邊。
“接俺將旗,去往各軍傳令。自入濟寧以來,苦戰至今,日夜勞憂主公,將士傷亡數千!今天終於決戰,如果勝利,便上可以報主公的厚望,下不愧對傷亡的將士。而如果失敗,遭受侮辱,則便是俺的取死之日。軍令,……。”
“請將軍下令。”
“諸將不進,我斬諸將;我若不進,諸將斬我!”
“接令!”
傳令兵們分別接過將旗,翻身上馬,飛奔去各營傳令。
“三軍皆有,出戰後,敢有回首望營者,斬。”
不教而誅謂之虐,所以,大凡行軍、打仗,都必須要“三令五申”。把軍令下得清楚了,將士們若有違令而被處斬的,也都不會再有怨言。
三道軍令下畢,趙過抬頭向望樓上看,很快,等來了出動的訊號。
潘賢二親自揮動軍旗,打出旗語:高延世已逼近了元軍後陣,開始橫插入內。——果然如趙過的判斷,在聽過潘賢二的話後,高延世非常乾脆、毫不猶豫地就接下了這個重任。
趙過一馬當先,率眾奔出中軍,先走右翼,然後繞經左翼,馳騁出陣。出陣時,吳軍還正在與元軍的右翼激戰。他帶著五百人奔上平坦的陣中空地,身後近兩萬的燕軍大陣齊齊舉戈大呼:“將軍威武!”呼聲振地。
鼓聲大作。
……
元陣,望樓上。
賽因赤答忽驟然變色,說道:“燕賊動了!”
望樓下一騎從後陣馳來,不及下馬,倉促地叫道:“大人!我軍陣後與護城河間突然遭遇到了燕賊的急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