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84 兩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84 兩敗 (3 / 3)

想要迎戰,回頭看去,卻只看到了一群面現驚惶的敗卒。無可奈何,他暗想道:“‘寧逢萬虎,莫遇老傅’。傅友德,俺聞名已久,乃燕賊悍將。部卒敗逃在先,本已落膽,如今再遇強敵,倉促野戰,怕是難以取勝!”

想到此處,他不禁三度叫道:“苦也!”長嘆一聲,說道,“說不得,只有用最強計了!”撥轉馬頭,呼道,“諸軍,西去十五里,便是羊角莊。燕賊不過數百騎,尚不及我軍眾多。殺出一條血路,且往羊角莊去。”

三十六計,走為上。

與之前衝蔡遷的步卒陣時一樣,他仍舊一馬當先,避開趙普多,奔入路旁的田間。八百部卒緊隨其後,折往北行。居然不戰而逃!

傅友德卻是沒有料到,大為驚愕,與左右說道:“虎林赤素稱察罕驍將,俺知道他本為關保所部。卻怎麼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未戰即遁。是因為被吳軍殺得怕了?還是因為關保為主公擒,所以畏懼與咱交戰?”

大失所望,卻不肯讓“功勞”眼睜睜溜走。枉為他還提前還佈置了一番,預防陷入苦戰,“拖延戰事”,招來八不沙的馳援。眼見此狀,急揮動軍旗,也不再留預備隊,與佟生開、趙普多一起催馬急追。

一番追趕,追出十幾裡,從後面射箭,殺傷甚多。直到天光大亮,傅友德擔憂會吸引來周邊的元軍,這才得勝轉道,徑往金鄉去。

一夜之間,連遭慘敗。等傅友德遠去後,虎林赤再又收攏殘卒,八百騎,這一回只剩下了六百多人,垂頭喪氣,回去羊角莊。在莊外,碰上了八不沙。卻是因探知虎林赤兵敗、不知去向,八不沙親率部出來尋找。

兩人相遇,別有滋味。

他兩人在察罕軍中的名聲不算低,也曾與關鐸等紅巾軍各部交過手,勝多敗少。不能說他們不善戰,只是誰叫遇上了常遇春、馮國勝、傅友德呢?即使王保保與此三將相遇,誰勝誰負,還不好妄言,何況他們兩人?

不過,吃一塹,長一智。

透過此一戰,賽因赤答忽、王保保卻也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吳軍、燕軍實力。雖獲一敗,傷亡不多,至多是個小敗而已。從中吸取教訓,決戰中可以重視謹慎。或者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1,在本來的歷史中,他降了朱元璋之後,也是透過一次次不要命的血戰才逐漸提高了地位,從而奠定了在吳軍中不可動搖的高度。

傅友德投降朱元璋後,開始只是個“別將”,“屬常遇春”。

鄱陽湖之戰,“友德操輕舟蕩其(陳友諒軍)鋒,身被數創,戰益力”,“手殺數百人,復與諸將邀之禁江口”。“友諒死,師旋,第功最”。

“復從上親征,圍武昌。城東南有高冠山,下瞰城中。上顧諸將:‘誰能奪此山者賞。’友德即率萬人先登,一鼓而奪之。流矢中頰,鏃出腦後,復洞脅,不為沮。”

箭矢貫穿了面頰,箭鏃從腦後出來,並腋下也被箭矢貫透,卻一點兒也不氣沮。這簡直不可思議。

武昌戰後,他才被授為“雄武衛指揮使”,而且是被“超授”。吳軍的“衛”,每衛五六千人,等同萬戶。“超授”,即是說越級拔擢。換而言之,他之前的軍職至多也就是個千戶。且,還是鄱陽湖之戰,“功第最”的情況下。可見,在一支軍隊中,外來的將領要想站穩腳跟是多麼的不容易。

不過,人才總會出眾的。在見識過他的勇悍後,朱元璋對其也是大加籠絡。

在一次與王保保的戰鬥中,傅友德守衛彭城,以少擊眾,生擒了元將李二,獻給朱元璋。朱元璋大喜,召他還建康,“進江淮行省參政”,“命以麾蓋鼓吹送歸第”。第二天,“覆命中書參議李飲冰、楊希聖攜音聲伎一部,就友德飲”,李飲冰等喝醉了,“裸而酣”。朱元璋大怒,皆黥之。但是卻沒有責備傅友德,而是對他說:“若(你)擐甲冑,出百死,一歡之固當。而彼士人何為者?吾不而咎也。”

——楊希聖,就是楊憲的弟弟。眾所周知,因為此人娶了朱元璋相中了女子,所以為朱元璋嫉恨。此次因醉酒獲罪,大約其中未嘗不是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2,要是比較勇武,傅友德更在馮國勝上;如果再更進一步地作比較,怕是與常遇春也不相上下。

《明史竊》的作者尹守衡,是這樣評價傅友德的:“當時持重善將將無如中山王,至暗嗚跳蕩,獨開平王,而友德差之,稱二虎將。開平死,大封之後,友德始展方面勳。取巴蜀、定滇笮,其曄曄蓋庶幾中山矣。”

李贄在《續藏書•傅友德傳》後的“贊”裡,引用了這段評語,並整篇傳記,沒有一句批評的話。相比馮國勝、藍玉的傳記,其中就多有微詞。可見傅友德的威名,在有明一代,就已經得到很多人的認同了。

《續藏書》裡,寫得傅友德不是被朱元璋殺,而是“暴卒”。大概這是在“為尊者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