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66 俘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66 俘將 (3 / 3)

“是何兩弊?”

“一則,得士卒怨。二來,示王保保軍將校以僥倖。”

“示王保保軍將校以僥倖?”

“請將軍試想,若將軍是王保保麾下,見濟州守將先是頑抗半月、殺我軍無算,而至城破被俘,將軍得之猶不肯殺,竟勸以降,留為己用。他們會怎麼想?在接下來的決戰中,肯定會人人奮勇,人人死戰!因何?如果在戰場上戰勝我軍,他們能得到王保保的提拔;如果在戰場上被我軍俘虜,他們也一樣能得到將軍的重視,不必顧慮性命之憂。……,所以,在下以為,將軍的這個想法是有些不對的,對我軍弊大過利。”

簡而言之,潘賢二的意思就是:不殺不降,不足以儆後來者。

慶千興想的是“以待後來者”,潘賢二想的是“以儆後來者”。兩個人“見仁見智”,看問題的觀點與角度不同,得出來的結論因此也是迥然不同。只不過,從目下的情況來看,很顯然,潘賢二的觀點似乎是更為正確的。

早先,趙過引領萬騎孤軍深入敵後,攻鉅野前,遣柳三為先鋒,連拔元軍數處營壘。凡得俘虜,柳三一概不留,悉數殺之。有部將不解其意,問是為何?柳三解釋說是為了置之死地而後生,堅定本軍的鬥志。而這一回,潘賢二勸說慶千興殺俘將,卻是為了威懾敵軍、瓦解敵人的鬥志。

儘管目的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慶千興悚然而驚,行禮,謝潘賢二,說道:“先生高見,是本將思慮不周。多謝先生的提醒,要不然俺必將犯下大錯。”收起笑容,不再去管那守將,命令左右,說道,“韃虜逆我王師,拒城不降,斬!懸首示眾。”

左右得令,推了那守將走開幾步,讓其跪下,手起刀落,將之頭顱砍下,隨之懸掛城頭,示眾警示。可憐這守將,適才見慶千興笑臉相迎,還以為能有一線活命的生機,卻只因潘賢二的幾句話,糊里糊塗就送了性命。

經此一事,潘賢二再看慶千興,認識又與之前不同了。

他暗中想道:“思路敏捷,可謂有智;臨敵親戰,可謂有勇。慶千興固然智勇兼備,不愧良將之名。但是人都有弱點,他這喜好收降敵將的脾氣如果不改,卻怕是早晚都會出現問題。”

記下了這一點,打算等戰後就與鄧舍密報。

三日內攻克濟州,慶千興按期功成。

一邊書寫露布,遣使前去泰安告捷;一邊徐徐整頓城中,收編降卒。

潘賢二見這裡已經平定,不會再有什麼戰事了,而且濟州一下,去鉅野的道路也就貫通了,因此在次日便就向慶千興提出告辭,想要去見趙過。

早先泰安傳發下的軍令中,針對慶千興這一塊兒還有一條,就是等攻下濟州後,命慶、傅兩人分兵。由慶千興坐鎮兗州、濟州,看住此一樞紐要道,教傅友德引兩千步卒前去助陣趙過。剛好,潘賢二可與同路。

又給了傅友德一天的休整時間。

濟州位處要塞,在大運河的岸邊,城中儲糧甚多。因為守軍敗的太快,所以當時沒來得及焚燒倉庫,都被慶千興得到。他知道趙過雖得了鉅野的部分存糧,但是因其軍中皆是騎兵,日常的消耗很大,故而還是有倉儲不足的煩憂,因此分出了一部分,交給傅友德,命他一併送去鉅野。

還有繳獲的鎧甲、軍器等物,也都選了些,和糧食一塊兒送去鉅野。

等此類諸事安排妥當,再次日,潘、傅兩人同行出城,引軍護糧,迤邐前往鉅野而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