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六卷 乾坤殺氣正沉沉 39 闖伏 (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卷 乾坤殺氣正沉沉 39 闖伏 (上) (2 / 2)

文案接過來,看了一遍,回答道:“回平章大人。張帥言道:韃子設伏益都城外,彼部斥候探明,計有兩萬上下。”

“就這些?”文華國伸頭探過去,他明明記得軍報上寫了足有兩三行,怎會只有這麼區區幾個字?懷疑地看了那文案一眼。那文案又道:“卑職還沒有來得及說完。後邊又有一言,張帥說:‘察罕老奸巨猾,用兵詭秘。彼伏兵之事,我部發現的太過輕易,末將料來,此中或會有詐。’”讀到此處,那文案抬起了頭,“張帥請平章大人明斷。”

“下邊呢?”

“下邊沒有了。”

文華國認得這個文案,正是好憑高弔古的一個,點了點頭,道:“有勞先生。既然下邊沒有了,你就且出去罷。”那文案一愣。文華國道:“沙場征戰,自有本帥與諸將謀劃。先生之責,在公文往復。既然下邊沒了,便請先去備好紙墨,稍頃本帥若有回信,再來麻煩先生。可好?”

那文案躬身退出。

留下的諸人無不大笑。“下邊沒有了”,是個典故。文華國在平壤的時候,常用此言語來戲弄河光秀。比如,酒席宴上,勸河光秀打關。等河光秀打完關了,文華國會故作不知,專門問他:“下邊還有麼?”河光秀往往便會回答:“下邊沒有了。”河光秀對待文、陳這類的鄧舍心腹重將,卻也好脾氣,開始不明白,後來明白了,也不惱。諸將笑,他也笑,自嘲:“能博諸公一樂,亦為福分。”文華國故技重施,又拿來調戲文案,果然得到熟知此典故之諸人的鬨堂大笑。

笑了一陣,文華國道:“紅臉兒有勇有謀,久鎮關北,從沒出過半絲的差池。前次高望山一戰中伏,他也早有先見之明。諸位,他以為察罕老賊是故佈疑陣,你們的意見呢?”張歹兒面色赤紅,所以文華國叫他“紅臉兒”。沒有輕視的意思,算是對待親近人的暱稱。

“卑職以為不然。”

“噢?”

說話的是一個幕僚,跟隨文華國的時間很久了。文華國坐鎮平壤,此人常常出謀劃策,很得文華國的倚重。卻是個回回,名喚契長壽。至正十八年,他隨其父契遜避亂入高麗。後來鄧捨得海東,徵集四方的賢良方正入平壤,其人亦在徵召之列。鄧舍親試其才,發現他文武雙全,又懂文事,又通兵法,是個難得的人才。因此,撥給了文華國,為其膀臂。

契長壽道:“所謂百密一疏。察罕老賊用兵固然詭詐,但是我軍卻也不至於風聲鶴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卑職以為,儘管張帥發現了他的伏軍,其中是否有詐還需要商榷。不可斷言。”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又有一人出列,說道:“末將以為,契大人所言太過多疑。”諸人轉目去看,說話此人名叫張仁甫。本為通商高麗的一個商人,是個“都綱”,也即商人的頭頭。因倭寇之亂,高麗漕運不通。他曾助麗朝運輸過全羅道的賦租。鄧舍入平壤,大家都是漢人,他很自然地就又轉投鄧舍。先歸劉楊的水軍統屬,不久後,轉撥入平壤步卒,現為千戶。統帶的皆為歸編後的高麗降卒。這個人戰績雖很普通,但是因走南闖北,去過的地方多,眼界與見識還是很有一些的。以商人之身,改而從軍,膽略也有。

文華國從諫如流,洗耳恭聽,說道:“你來日,你來日。”

契長壽咳嗽聲,提醒道:“大人。不是日,那個字唸曰。”

“噢!對對對。你來曰,你來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