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六卷 乾坤殺氣正沉沉 2 風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卷 乾坤殺氣正沉沉 2 風雷 (2 / 3)

“以柔,你的意見呢?也說來看看。”

鞠勝膽氣豪壯,儀表堂堂,一雙眼明亮照人。鄧捨得益都,多虧了他勇為內應,冒矢石,浴血奮戰。端得允文允武,當時戰後,鄧舍與他有過一番對談,對他非常喜愛,盛讚其為“儒生楷模”。後來,從顏之希處,又得知了鞠勝曾經“幹大事豈可惜身”的豪言壯語,對他更是器重。拔擢入行樞密院,參贊軍機。

“泰安城小而堅,陳猱頭勇而且穩。只要有他在,泰安必安如泰山。而濟南不然,濟南城大,城大則不好守。好在攻打濟南的韃子首腦,卻非察罕,而是擴闊帖木兒。擴闊年輕,不必察罕老辣。主公若能擇一智勇雙全之將,統率大軍,疾馳往援,一戰而破擴闊,則泰安之圍,亦然迎刃而解。是以,臣以為,該先援濟南。”

濟南守軍多,糧食足,攻打濟南的元軍卻有些弱。選一員大將,疾馳往援,先打擴闊,然後再助泰安,攻取察罕。此為先易後難,以海東之上駟擊彼之下駟的計策。

諸人紛紛發言。鄧舍以手加額,只聽,不說話。忽然瞧見潘賢二。見他撩著袍子,一副想發言,卻又猶豫不決的樣子,兩隻眼,滴溜溜直往邊兒上洪繼勳處轉。鄧舍微微奇怪,稍一思索,猜出了原因。

不外乎洪繼勳適才只是泛泛而言,並沒有講出他實際的個人看法。所以潘賢二有心發言,卻又怕與洪繼勳意見相違。洪繼勳心高氣傲,對潘賢二賣主求榮的陰險一向反感,很不待見,從不留情面。潘賢二要與他意見不一,不管對錯,被他抓住,少不了一頓明嘲暗諷。

潘賢二此人,無德卻有才。他的故主潘誠,繡花枕頭一個,卻能在與老狐狸關鐸的交鋒中,僅僅屈居下風,位次尚在沙劉二之上。其中多半便是賴有此人之力。

潘賢二自投了海東以來,說實話對羅國器、王宗哲之流,很有些看不大起,只忌洪繼勳、姚好古兩人而已。姚好古還好,時時處處,總不會把別人逼上絕路,為人較為圓滑。唯獨洪繼勳,實在得罪不起。

洪繼勳勢力也大,群臣謀士之中,他投鄧舍的最早,又曾主持過海東的吏治革新,本人又是雙城土著,門生友好遍佈遼、海。或許他在軍中沒多大的影響,但在文臣系統裡,實在舉足輕重。就連姚好古,雖上有鄧舍之恩寵,下有關鐸舊部的支援,卻依然不得不退避三分。何況潘賢二?

對臣子們的明爭暗鬥,鄧舍素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過分,不會危及到政令的實施,便只當不知。當下,他坐直了身子,案几上提起玉如意,指了潘賢二,相詢問道:“僉院有何言語?”潘賢二,現任益都行樞密院僉院,與鞠勝、鄧承志一樣的官職。

潘賢二被點了名,不能不說話了,他小步出列,跪拜在地,道:“諸公所言,皆有道理。臣以為,羅大人的意見最為中肯。我軍該先援泰安。”

“為何?”

“濟南者,益都之門戶。泰安者,濟南之門戶。守益必守濟,守濟必守泰。且,正因為攻打泰安的是察罕,所以我軍當先擊其強。”他與鞠勝的意見剛好相反,他認為不該先擊弱,而該先擊強。

“察罕軍盛,如何擊之?”

“兩策足矣。”

“講來。”

“遣一偏師,斷濟南、泰安之道,絕察罕、擴闊兩軍。迫使察罕、擴闊兩軍分別成為孤軍自戰的局面。此其一也。然後,盡起益都軍馬,合定齊、定東並及小平章所部騎軍,總計兩萬餘,以雷霆萬鈞之勢,走蒙陰、取濟寧,斷察罕後路。察罕深入山東,濟寧一斷,則補給便斷。如此,不出一月,其軍必然自撤。”小平章,即海東文武對佟生養的別稱。

他一言既出,滿堂震駭。

趙過道:“太、太、太險。”

鞠勝道:“此自陷我海東入絕境之計。”

羅國器也是連連搖頭:“不可行,不可行。”

洪繼勳嗤然而笑,長身而起,摺扇合攏,往案几上敲了敲,斜眼乜視潘賢二,問道:“潘大人把主公當作了潘誠麼?”潘賢二臉色漲的通紅,跪地不起,連連叩頭。鄧舍不由對他刮目相看,叫他起身,讚道:“潘公膽略,真也雄奇!”潘賢二這是學韓信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

細論此策,並非不可行。群臣,包括鄧舍在內,討論的都是如何支援濟南、泰安,藉此拖延時日,好等著海東援軍到來,再與察罕決戰。而潘賢二的這個計策,直接把決戰提前了,不等海東援軍來,就用益都的人馬趕走察罕。趙過的評價不錯,什麼都好,只是太險。這也是潘賢二的性格使然。

洪繼勳諷刺了他一句,嘲笑兩聲,蔑視的意思表露無疑,也不管潘賢二面紅耳赤,然後轉而與鄧舍說道:“正如趙右丞所言,泰安儘管重要,濟南更為要衝。南阻泰山,北襟渤海,當四達之衢。實為我山東的肘腋重地。泰安若失,則我尚有濟南。濟南若失,則我益都還有甚麼險要可以憑藉?當前眼下,我軍力不足,苦待海東支援。臣以為,上策莫過於以泰安為羽翼,守濟南為重地。當援濟南。”

把泰安做為側翼,以阻擋察罕河南諸道軍。集中力量守衛濟南,等待海東救援。

聽諸人都講過了意見,鄧舍權衡多時,這才道出了他的決定,道:“洪公之論,正合我意。趙過,……。”

“臣在。”

“即日分你定東軍三千,並及士誠舊部五千人,馳援濟南。鞠勝、胡忠、鄧承志。”

“臣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