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蟻賊>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11 礦產 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11 礦產 Ⅱ (1 / 3)

日本礦產豐富,不用可惜。

然而,鄧舍對日本的情況卻並不熟悉;二來,他雖然專門設立了造船千戶所,造出的海船並不多,寥寥幾艘而已,顯然不足以出海通商。故而,他想到了菊三郎、藤光秀這些倭寇。

菊三郎是對馬島的土著,藤光秀是日本南朝的潰卒,本為兩夥兒,後來火拼成了一夥兒。他們與大部分的倭寇一樣,本來的據點便在對馬島。這對馬島位處日本列島之前沿,比鄰高麗,相距不過百里,居民多為漁民,世代為宗氏家族的封地。

在元徵日本前,對馬島因多山地,缺乏農田,糧食不足,與高麗有進奉的關係,不過依然聽命於日本的中央幕府。吳鶴年接觸倭寇較多,鄧舍之前聽他說過,知道現任的對馬島萬戶,即日本的大名,叫做宗慶。

鄧舍打算,借過年的機會,準備一批禮物,透過藤光秀、菊三郎的關係送給宗慶。

他不指望開始就能與日本幕府搭上線,受元兩次東征的影響,日本幕府對中國很有警惕之心,不歡迎中國的船隻來往通商。只有先與宗慶搞好了關係,然後視情況而定,或者直接聯絡日本的幕府,或者間接走對馬島,用糧食、絲綢等物,換取日本的礦產及行省急需的一些貨物。

這是個細緻活兒,不能著急。

當然了,鄧舍不會把全盤計劃都告訴藤光秀兩人,只簡單地說:“我久仰對馬島宗氏的大名,當年蒙元東征,數次侵襲對馬島,宗氏與我,可謂有同仇敵愾之情。時近春節,有小小禮物備上,還請二位幫我轉送,以示我通好之意。可以麼?”

藤光秀沒口子地應下,連聲道:“丞相老爺的大名,對馬島也聽聞的有。丞相老爺的禮物,大名老爺必然歡喜的有。”

“哈哈。”鄧舍笑了笑,拍拍手,堂後轉出來一個軍官並兩個侍衛,搬著兩個箱子,一大一小。大箱子裡的送給宗慶,小箱子裡的賞與藤光秀等人,菊三郎、藤光秀歡喜無限。鄧舍指了指那軍官,道:“這一位劉楊劉萬戶,跟你們一起去,同宗萬戶的交涉就由他全權負責。”

選劉楊去做使者,是有道理的。

首先,他家住黃河邊上,沒出過海,河船坐過不少,通水性。其次,他新近升了官,萬戶這職位與宗慶的身份也相當。第三,他外表憨厚,看起來就叫人信任。第四呢,他幹過獄卒、挖過礦、做過土匪,什麼樣的人都見過,見多識廣,性子把細,比較適合搞外交。

劉楊一躬身,對藤光秀行個禮,憨笑道:“有勞兩位。”

“不敢,不敢。”藤光秀的官職品級比他低好幾階,受寵若驚,慌不迭還禮。幾人坐下,正事說罷,講了幾句閒話,看天色不早,起身告辭。劉楊自請了他二人尋處酒肆,喝酒聯絡感情不提。

提到礦產,近幾日有個好訊息。

鴨綠江以南、平壤以北有不少的金礦,鄧舍沒有足夠的人手與經驗去尋找新的金礦,但可以對已知的金礦加大開採的力度,總的收穫不小。平壤附近,煤礦很多,先前的高麗政權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鄧舍不經意獲悉後,同時也加大了對煤礦的開採。

煤的利用在中國歷史悠久,傳說中女媧補天即為燒煤之開始,有信史記載的最早煤炭開採在漢朝時期。

煤有多個名字,南人稱之為“煤”,三晉稱之為“石炭”,東北一帶,名之曰“渣”。入元以來,大都所用之燃料,首先為薪芻,其次則為煤炭。有元一代,煤稅之所得,“國之經用亦有賴焉”,雖比不上鹽鐵專賣,進項也是很多的。

鄧舍開採出來的煤礦,留作己用的不多,大部分泛海運去了山東等地,換取軍、民的必需品。雖然兵荒馬亂的,依然專門有做煤炭生意的商人,他們都有後臺,不用顧慮路途的危險,一倒手賣入大都或南方的一些大城市,獲利甚豐。

負責商隊的陳哲,不止一次地給鄧舍提過諫言,與其便宜了那些二道販子,何不如自己組織,走通沿路關係,直接賣煤炭、海鹽等與京師等地呢?早些時候,鄧舍全部精力放在了軍政大事之上,騰不出手來料理,現在時局稍微安穩,他動了心思。

數日前,給吳鶴年去的信件中,特地提及此事,吩咐他擬定出個章程,算清楚利潤之多少,估算路途之遠近,若走遼西的話,可行與否。——吳鶴年熟悉民事,又曾任職永平,熟悉遼西周邊以至腹裡一帶的官僚,知道他們的脾氣喜好,能不能走通關係自然心中有數。

除了金礦、煤礦,高麗山多,鐵礦也不少。與金礦一樣,鐵礦大部分也集中在北界。相比金礦、煤礦,鐵礦就重要多了。上關軍國大事,下系百姓民生。鄧舍有過嚴令,凡開採出之鐵礦,一斤一兩不許出境,同時限制民間用鐵的數量,盡最大的量供應軍械提舉司使用。

在確立過官制,初步確定了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之後,鄧舍將注意力放在了經濟上邊。

走通日本搞貿易,開礦搞創收,這只是最基礎的兩點。洪繼勳不太擅長經濟之道,姚好古洋洋灑灑上了一個萬字條呈,分析了海東行省的長處與弱點,得出結論,他認為:“欲要強軍,必先富民。海東山多人稀,每年的糧食收成勉強夠用而已,而海東又沒有別的物產,要想富民,短期內,只有在煤、鹽、鐵上下功夫。”

一方面,動用政府的力量,拿煤和鹽換取真金白銀,另一方面,發動民間的力量。畢竟官方的力量是有限的,正如鄧舍常說的一句話:匹夫未必不英雄,下下人有上上智。民間從不缺乏能人志士,他們欠缺的只是一個機會。

簡單的講,姚好古的諫言,可總結為十七個字:“不與民爭利,藏富於民。對內自由,對外統制。”

所謂的“對內自由”,就是廣泛推廣、設立*店、合作社,保證境內的貨物流通,滿足百姓們的生活需要。所謂的“對外統制”,即禁止或限制必需品的輸出,比如鐵、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