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過了道理,舉個事例加深印象。
他分析道:“囊者,納哈出百萬鐵騎圍困遼陽,為何竟甚被毛居敬以區區數萬人馬大破之?但凡,人馬強盛則必有自矜之心,甲器精良則必有顧盼之態,以我之自矜、顧盼敵之弱小,則敵人雖弱,難道就沒有勇士麼?他們難道會甘死麼?他們難道就沒有破釜沉舟的膽略麼?自古兵者為兇器,狹路相逢勇者勝。
“是為,我強而虛,彼弱而堅。以彼之堅攻我之虛,我縱有百萬鐵騎又能怎樣?楚霸王不可謂不強,而漢高祖獲得了勝利。納哈出兵敗,距今才過了幾天?有此前車之鑑,當為後事之師。驕而必敗,傲則身死,諸君,需得緊記!”
眾人唯唯。
慶千興道:“是末將考慮不周。請將軍放心,此次開戰,末將絕不敢有半分自傲之心,必會打起精神,小心謹慎。”
“如此最好。”
說過例子,詳細講解此戰的意義,進一步提高諸將的警惕。
“我軍參戰,若敗,會出現什麼後果?楊將軍,你來說。”
“若敗了,……”楊萬虎擅長的陷陣衝鋒,運籌帷幄、未勝先料敗非他所長,他皺著眉,想了會兒,道,“廣寧被韃子佔去,我軍敗退回遼陽。……不對,如果納哈出趁機出軍,抄我軍後路的話,再有搠思監、囊加歹追擊,哎呀,全軍覆沒不是沒有可能!”
陳虎道:“那遼陽就丟了。”
“遼陽一丟,我軍在遼東只剩下遼左。有高家奴在敵營,他熟悉蓋州情況,韃子挾大勝之威,用全省之軍,後顧無憂,全力以赴,鼓勇進逼,則我遼左獨臂難撐,難保。”許人道。
慶千興道:“遼左難保,韃子的兵鋒直抵鴨綠江邊。南部的高麗王不會不落井下石,我雙城就要面臨兩線作戰。我雙城邊疆,南北長而東西短,南北兩線同時開戰,那麼我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同時應付,最好的結局,放棄平壤等地,退入雙城,自閉關北。關北的女真人,倘若再借機生事?”
佟生養自做了鄧舍的義弟,得到與眾不同的待遇,雖統領的女真軍,卻越來越不把自己當女真人看了。他本就是嶽武穆的後裔麼。他悚然而驚,道:“女真亂,關北丟。關北丟,我軍再無半分立足之地。”
陳虎、慶千興適當地推波助瀾,很快給諸將描繪出了一副可怕的場景。
鄧舍問道:“我軍若勝呢?”
慶千興昂昂然,說道:“我軍若勝,則敵遠潰塞外。我自可西入廣寧,南下遼西,北拒納哈出。開疆數百里,得名城重鎮無數。自此,遼東再無韃虜,唯我皇宋天威。大將軍之名,必將傳遍天下;而諸將之勇,也必然婦孺皆知。”
他省去了潘誠,諸人沒誰在意。要參戰,潰敵殺韃子次要,首要廣寧不會放過,人人心知肚明。聽了慶千興一番話,諸將奮勇,士氣高漲。
鄧舍退回案前,揚眉刀出鞘,沉聲道:“取我將令。”
畢千牛雙手奉上,諸將躬身聽命。
鄧舍提刀,刀鋒凜冽,指向地圖。他道:“韃子三路出軍,我軍亦以三路應之。第一路,李鄴為帥,引本部安東都指揮司軍馬萬人,出遼陽,向西南,以蓋州為依託,屯駐閭陽城側。其任務有二,第一,護我軍之左翼;第二,守東西之通道。
“軍令:廣寧戰事不停,爾部一步不許後退。”
李鄴,為五衙之一安東都指揮使司的都指揮使。用他來把守從義州到蓋州的通道,聯合蓋州的趙過,護住遼陽的側翼,保證在鄧捨出軍其間,遼西的元軍沒有空隙可趁。
李鄴應命。
“第二路,慶千興為帥,引高麗營萬人,以遼陽為依靠,屯駐遼陽城西北。其任務有二,第一,護我軍之右翼;第二,守南北之通道。軍令:嚴守防區,不許放半個瀋陽的韃子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