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條地道的話,城牆塌陷的缺口比較小;為了穩當,劉楊挖了兩條,這樣一來,會有個連鎖反應,出現的缺口也會比較大。
鄧舍第一次使用這種戰術,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順利得他不敢想象,夜色漸漸深沉,彤雲密佈,伸手不見五指。楊萬虎、河光秀兩人挑選出了兩千人的騎兵、三千人的步卒,列陣營中,冷風吹卷紅旗,鄧舍巡視其前。
這些人多從永平就從了軍、大小數十仗,追隨鄧舍至今。鄧舍回望雙城方向,漆黑的夜色裡,什麼也看不到;他再轉望海州,隱約點點的燈火,是毛居敬留下的殿後軍隊。
他騎在馬上,馬蹄輕響,五千人寂靜無聲。畢千牛點著火把,跟在鄧舍的身後;一道道視線,矚目他們的將軍。
鄧舍沒有說什麼,怕驚動了蓋州;他看見選出的十幾個親兵,由劉楊領著,小心翼翼地碰著火藥,一個接一個地下入了地道,身影沒入地下。沒一會兒,負責看時辰的軍官小跑著過來,低聲道:“將軍,就要三更了。”
下入地道計程車卒,還沒有出來。遠遠的蓋州燈火燎天,元軍巡夜的軍卒打響了三更的梆子。劉楊露出了頭,滿臉大汗,全是灰泥。士卒們一個個爬了出來,兩條粗粗的引線,隨在他們的身後牽出來。
劉楊望著鄧舍;鄧舍點了點頭。
引線點燃,劈劈啪啪地燃燒,迸出火星,如兩條火蛇,迅速地深入地底。除了開始的一點菸,很快就偃無生息。過了很久,又似乎只過了一會兒。天很冷,鄧舍的手心攥出了汗,這是他第一次使用這樣的戰術。
成?不成?
便如漫天的煙火絢爛,又如地下的睡龍驚醒。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地表因之震動。鄧舍揚眉,刀出鞘,不顧受驚的坐騎蹦跳長嘶,他竭盡全力,喊道:“七個月前,我帶你們出了永平;今天,我帶你們回來遼東!”
“點炮!”
三聲炮響,城北的佯攻變作真攻。蓋州城上驚惶一片,塌陷的城牆幾達十數丈,餘震不止,灰塵滿天裡,受傷的元軍士卒慘叫連連,軍官拼命彈壓,仍有大批計程車卒向後逃竄。
紅巾中軍轅門洞開,鄧舍馬刀指向:“殺!”
騎兵在前,步卒在後,無論騎、步,人人擔負一袋泥土。除了五千人的主力,另有臨時抽調的三千人,也是一樣。數里的距離,轉瞬即到,八千袋的泥土,只丟了不足三分之一,就填平了足夠寬闊的一段護城河。
元軍直到此時,還沒有反應過來,火炮、投石機等物一彈未發,就被紅巾突入了城內。
騎兵直管往前衝,步卒由缺口擴大戰果,攀附上城牆,一截截佔領,紅巾的戰旗很快豎立起來。城內的溝塹不及城外護城河深,也不及它廣,騎兵的兩千個袋子丟下,立刻填平。
有趙過在北城牆的猛攻,元軍無力向南城牆增派援軍,陷入了兩線作戰、相形見絀的境地。
得了鄧舍的吩咐,戰事不久,突入城中、將要陷入巷戰的騎兵驀然同聲大喝:“高家奴跑了!高家奴跑了!”城牆塌陷、主將又跑,蓋州的元軍本就軍紀敗壞,兩個時辰不到,隨後湧入城中的步卒主力,已經佔據了帥府、倉庫、各級官署等重點位置。
鄧舍入城後,採用了滲透、分割的戰術,用小股的精銳突破敵人的防線,使得元軍轉瞬間陷入顧此失彼、上下軍令不暢的情況。大批大批的元軍,開始投降;少股死戰到底的頑硬分子,自有楊萬虎這樣的虎將,將之粉碎。
至此,黎明到來之前,蓋州戰事,可以說,已經宣告結束了。
——
1,地道戰。
又稱坑道戰,我國是這種戰術的發祥地,坑道史實之豐富,譽為全球之冠。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就廣泛採用坑道戰術來攻佔設防城市,同時策劃各種防止坑道破壞的措施,包括反坑道戰術。
公輸般與墨子的九攻九拒,就是一次沙盤攻防戰鬥演習;其中第九個回合,魯班使用了坑道戰術,從地下挖坑道攻城,被墨子用“備穴”手段挫敗。“備穴”就是反坑道的戰術。
2,地道挖掘、地道攻城、地道肉搏。
“穿洞之法,初若掘井,深三丈,即旁穿之。……凡洞中土,皆自初穿井中出之,……時於半裡餘斜穿氣道,謂之哨眼。”
423年,魏宋虎牢之戰,宋將毛祖德率部挖掘六條地道,組織四百人的突擊隊,透過坑道襲擊圍城魏軍的背後,大敗魏軍。這一組地道,覆蓋層約十七米餘,而且從城內繞到敵後,工程是十分浩大的。
五代時,後梁和後晉的軍隊在澤州展開了一次罕見的地道戰。梁軍守澤州,晉軍挖掘地道企圖攻入城中,梁軍挑選了數十名勇士挖地道應戰,雙方在地道中展開了肉搏戰。“經十三日,晉軍死傷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