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14 瀋陽 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14 瀋陽 Ⅱ (2 / 4)

他兩人一個問的含蓄,一個答的直接。潘誠在側乜視,對關鐸的暗示不以為然,心中冷笑:“小鄧盤踞高麗,自成一軍;他的牆角,會好撬麼?”

他猜錯了,關鐸並無撬牆角之意,充其量,一個小小的試探。

總計二十三萬紅巾,沙劉二部五萬餘,潘誠部七萬餘,大多駐紮遼西、廣寧等地;為參加遼南戰事,他兩部各回來了一萬多人。關鐸部六萬餘,加上雜牌三萬餘,分駐遼陽內外。剩下一萬多人,留駐上都。

其中,潘誠部人馬最多,戰力卻最低。原因有二,一來他擴軍太快,新卒眾多;二則他不太重視訓練。或者說,他重視了,但他的治軍能力有限,眼高手低,想做的,做不到,訓練十分草率,軍紀也差。

沙劉二部絕大多數皆為虔誠的白蓮教徒,真心實意地信彌勒下世。

人一有信仰,做事就有目標。把人的一生比作道路的話,一個個的目標就是里程碑,而信仰便是終點。有了目標,就有奮鬥的方向;有了信仰往往就有捨生忘死的勇氣。不但忘死,而且視死如歸,覺得自己死得其所。甚至樂於去死。

故此,沙劉二部人雖少,戰力很高,軍隊的凝聚力非常強。

關鐸部,軍紀最為嚴明,老卒眾多,經驗豐富。他沒有沙劉二的偏執,也沒有潘誠的粗放,打個比方,沙劉二部如矢,弓弦一拉,有去無回,過銳、易折;潘誠部如刀,背厚刃薄,順能砍斫,逆則潰逃,過散、無鋒。

也就是說,沙部沒後勁,潘部也就打打順風仗,若遇上持久戰、拉鋸戰,他們兩個的軍隊都不行。

只有關鐸,把所部磨礪得如槍、如劍。槍為百兵之祖,劍為器中王者,槍可遠、劍可近,槍可刺、劍可削,槍可橫、劍可擋,什麼仗都能打。十年磨一劍,萬日苦練槍,遼陽紅巾之所以能縱橫遼東多年,他的軍隊才是其中真正的中堅。

加上他儒生出身,禮敬文士,幕府人才出眾,堪稱: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苦心經營許多年,是非成敗就看今朝。巡視過大營,潘誠有事回去,關鐸自去省府。在省府門前,剛好碰上毛居敬正要出門找他;毛居敬躬身稟告,有外出探馬回城,等候多時了。

關鐸扶著腿,小心地踩著俯身馬邊的侍衛下來,隨口問道:“蓋州來的?”

毛居敬搖了搖頭,附耳低聲,說道:“一個從東邊來;一個從北邊來。”東邊是高麗,北邊是瀋陽;從這兩地來,與其說探馬,不如說信使。毛居敬是怕走漏風聲,故意如此言稱。

關鐸頓時忘了腿傷,丟掉馬鞭,大步進府。毛居敬小跑著跟上,問道:“大人先見哪個?”

“北邊的。”

北邊的信使帶回的是口信。潘美急襲東牟山,關鐸提前給納哈出送去有訊息,請納哈出故意放其上山,要不然,潘美豈會如此順利?那信使道:“納哈出言道:放潘美上山,他已表現了誠意;接下來,就要看大人的了。”

“你怎麼回答的?”

“小人請他放心。只等遼南一定,瀋陽隨便出軍東牟山,大人必定不救,潘美的人頭,就是第一份投名狀。”

“他怎麼說的?”

“他避而不談,只說大都又派有援軍,補充搠思監的軍馬,號稱三十萬。”

毛居敬道:“這是在拿搠思監威脅大人。……”關鐸一笑,道:“爾虞我詐,理所當然。”問那信使,“瀋陽軍容,你見了沒有?”

這個問題,他每次都要問的。那信使道:“納哈出防範甚嚴,小人除了見他,出不得館閣一步。不過回來時候,見著一支城頭換防的韃子,軍旗不振,士氣低迷,不少面有菜色,軍器五花八門,用骨鏃、木槍的都有。”

“騎兵呢?”

“瀋陽以北,牧場多,馬不少。小人居住館閣,整日聞城外營中馬嘶不絕。”

問罷軍容問文武,關鐸道:“文武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