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鼓勵似的,他說道:“韃子追了我們一天一夜,遠來疲憊。鄧千戶部休養幾天,正是銳*滿,只要肯下死戰,必然得勝。”
傳完命令,騎士沒走,監軍般的留了下來。
事到如今,罷了,罷了。鄧三惡狠狠朝地上吐了口唾沫:“關老二!你帶人趕緊的鑿幾個小坑,雪后土軟,好鑿,記住,橫著挖!韃子到來,你的人就趕快後退,老子先衝一陣,你接著來。”大呼大喊,“文老四!文老四!”
忙著佈置鐵蒺藜的文華國,聞聲而回,手上還提著一串鐵蒺藜。
“抓緊時間,待會兒你跟著老子一起衝鋒!”
鄧三本部五十人,加上文、關二部,總共二百五十人上下。人馬不多,按道理講,是不適合再分兵的。可他手下的這些人,互相不熟,面對強敵,一窩蜂地上,反而更容易出現失控局面。乾脆分之為二,專衝敵人前隊。希望反覆衝擊、加上黃、李配合,可以暫時打亂一下元軍的陣型,從而阻滯他們的行動。
佛家奴得到遊騎報告,十幾裡外,見著了紅巾逆賊的蹤影。看情形,他們也發現了探馬赤軍,在佈陣,準備攔截。
他微微一笑,口裡低聲嘟噥一句:“自不量力。”他正要下令全軍列開進攻陣型,又忽然想到困獸之鬥這個詞。兵法雲:圍三缺一,自己若是逼得太緊,會不會反而激起紅賊拼命?畢竟,他們也有八百人。
想到這裡,他稍微猶豫了一下。考慮是不是暫緩追擊,等另外兩支千人隊趕來,再做打算。
但很快,他放棄了這個無聊的想法,他謹慎,可他絕不膽小:“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他盤算,“抓著馬車裡的那個人物之後,這一趟,也就功成圓滿了。希望是個大人物,不至圍攻豐州這一趟白跑。”
調到第一列,成為整個作戰陣型箭頭的,是兩個漢人組成的百人隊。說起來慚愧,蒙古五部為核心組建的探馬赤軍,入主中原區區百年,控弦之士,反而在很多軍隊裡,漢人強過了蒙古、色目人。
不能否認,這種現象讓忠君憂國的佛家奴很是中心憂慮;轉念一想:“這樣也好,衝鋒的是漢人,死了也就死了,一則連年天災,可以省點糧食,二則還能減輕國人的傷亡。”這麼一想,就舒服多了。
佛家奴布的陣型,乃是蒙古人常用的野戰陣型。遊射在前,兩翼展開,大隊包圍,不勝,則仗著馬速,撤退設伏。從狼群狩獵中學來的陣法,簡單實用。
鄧三踞坐馬上,檢查兵器,略舞動下狼牙棒。遠處元軍火把的光芒越來越盛,大戰在即,他緊盯著元軍隊形,猜測他們可能會擺出的陣型。以此及時調整他的隊伍。大戰在即,所有的思慮想法,煙消雲散;大戰在即,他想到的,只有如何戰勝敵人。
他看清了敵人的陣型,正如他所料。他決定,不再更改己方陣型,舉起狼牙棒,召回挖坑布鐵蒺藜的關、文二人。準備列陣迎敵。
陣者,戰車依山.按照地形來佈置作戰力量,以求最大發揮己方優勢,戰勝敵人,是謂陣。
——
1,《元典章》:河南等路探馬赤軍人內執把弓箭之人多系漢兒人。
2,有元一代,蒙古人被稱為“國人”,蒙古姓被稱為“國姓”,蒙古語被稱為“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