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改易土葬為天葬,這樣做的確帶來很多好處,既讓天地魔宮可以大量的豢養蠱蟲,也從源頭上斷去許多魔修偷盜屍體,祭煉殭屍的可能。
但凡事有利既有弊,這種風俗下沉到民間,許多地主、官宦世家,到寺廟道觀佈施錢財後,本著反正這筆錢已經花了的原則,往往就要求寺廟道觀,天葬附近亂葬崗的屍體,既避免瘟疫產生,又能給自己積累許多功德。
各地赤心廟觀的廟祝、道長看在大筆香火的份上,也往往會答應這一請求。
今日,廟觀花錢請來一些閒漢,從亂葬崗內挖掘出許多屍身,送到廟觀當中進行天葬儀軌。
百毒金蠶蠱當世第一兇蟲惡蠱,野性最重的那一批不吃素,只吃葷,甚至是血食都要最新鮮的,如鬼似魔。
這樣的金蠶蠱凡人敢餵它們腐爛的屍體,它們絕不介意把那些凡人作為血祭血食。
然而陸城所養的金蠶蠱數量太多了,一批一批分流天下,總有那些已然老邁或者口味極重的喜愛這一口。
類似於凡人喜歡吃點髒的,豬大腸、豬下水之類。
本質來講是舌頭上的味蕾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退化,再想要品嚐美味,就需要更加強烈的刺激。
以陰山祖師法門祭煉的百毒金蠶蠱,基本上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蟲群中的蠱蟲老邁,飛得稍稍慢了,就直接被其它蠱蟲吃了,永遠保持蟲群的年輕。
陸城除非殺意已起時,否則其它時候都遵循凡事留一線的原則,他寧可降低蟲群戰力,也不會施展這種激發潛力法門,整個百毒金蠶蠱進行著正常的新老代謝。
那些口味重的,飛得慢的蠱蟲,並不介意對這些腐敗屍身,進行天葬。
“爾時,救苦天尊,徧滿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諸眾生,得離於迷途,眾生不知覺,如盲見日月……”
廟觀的廟祝,帶著身後的幾名弟子身著法衣,在儀軌進行的過程中唸誦著《救苦妙經》,待天葬結束後,他們還要點起柴薪進行最後的淨化。
但是這一次,似乎有些異常。
“師父,師父您看!”
一名年幼的弟子,看著那金色的蟲群飛落而下,吞噬屍骸,但是其中有一具屍身,蟲群卻並沒有飛降而落,四周金色的蠱蟲飛舞,可那具屍身四周卻什麼也沒有。
那名廟祝被弟子扶起,遠遠一望,看到那具屍身初時有些疑惑,片刻後臉色驟然一變,伸手遮住弟子的雙眼道:
“我們走,我們快走!”
“師父,我們不是應該點著木柴嗎?”
“慎言,快走。”
一直到了深夜,銀月高高升起時。
那具屍身驟然睜開雙眼,它翻身而起看了看四周狼藉一片以及堆放的木柴。
手掌微轉之間,有一團黑紅色的火焰便升騰起來。
這頭屍妖原本是想一把魔火點了此地,一座寺廟突然走水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