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 qu 然後接著往上建就行。奉天船廠建造這種驅逐艦的最快速度是不到兩年完工一批,也就是說明年年底或者後年年初他的第一批六艘就能服役,然後接著再建六艘,完工就過去快四年了。正好鋪龍骨慢慢建下一代主力艦。
至於下一代主力艦
“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建兩艘核動力巡洋艦”
楊豐很是陰險地說。
他還得拿著小皮鞭在後面抽著米國人才行,雖然艾克已經決定開建八艘核動力巡洋艦,二十四艘核動力驅逐艦,但如果沒有後面的鞭策,也不排除因為造價太高而取消。畢竟國會不給錢艾克想要什麼也白搭,想要讓米國國會咬著牙給錢,必須得有足夠的壓力才行。
目前除了米國,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建造核動力巡洋艦,這種情況下米國國會那幫議員們很難有緊迫的危機感。
“元首,如果新的兩萬五千馬力級別燃氣輪機完成了,我覺得就沒必要造核動力了吧這東西只要四臺就能提供十萬馬力,哪怕造設計中的八千噸級驅逐艦也足夠了,更何況這種東西的功率肯定是會隨著技術改進逐漸增加的,不用多了。只要增加到三萬馬力以上,四臺燃氣輪機就足夠巡洋艦級別的動力了。這樣核動力的功率優勢就沒多大意思,但那東西的造價卻高得離譜,咱們光那艘核動力航母造到現在投入的資金就夠造一艘奉天號了,如果巡洋艦還用核動力,那恐怕一艘巡洋艦得趕上奉天號造價了。”
吳祖榮小心翼翼地勸他。
應該說大明軍隊的這些高階將領頭腦還是都很清醒的,雖然大明經濟躍居世界第二,目前gdp僅次於米國,但實際上也只達到了米國的不到一半,米國人敢玩全核動力艦隊。大明卻是玩不起的。說到底大明也不過是一個五千萬人口的小國家,在周圍稱王稱霸當然沒問題,但問鼎世界還是不切實際的,既然這樣核動力的優勢對大明來說也就沒多大意義了。
核動力航母是沒辦法。現在艦載機越來越大,即便是過去算重型航母的應天級,如果全帶鬼怪的話也就能帶四十架左右,想要真正發揮威力,那麼就必須建造八萬噸級超級航母,這有這樣的航母才能容納足夠數量的艦載機。但這樣的航母也只能使用核動力了。畢竟它得把儘可能多的空間拿來裝飛機,二十多萬馬力汽輪機組燒油的話,可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即便是這樣,正在建造的那艘核動力超級航母費用,也讓大明帝國議會那幫議員們咂舌。
可核動力巡洋艦就完全浪費了,沒有全球作戰的需要,根本用不著這種東西,單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作戰,常規動力完全滿足要求,哪怕蒸汽輪機的戚繼光級不用加油,也足夠從應天直接開到吉布提的基地了,更別說下一代八千噸級驅逐艦了。
“不,必須得造,而且不是核動力巡洋艦,我要造核動力的戰列巡洋艦”
楊豐忽然就像打了雞血般亢奮地喊道。
吳祖榮一幫全傻了,胡好端個杯子剛喝口水一下子全噴了出去。
好吧,楊元首既然是要對米國人進行鞭策,那當然要鞭策得狠一些,造一艘一萬噸級核動力巡洋艦沒什麼意思,米國人又不是沒有,要造就乾脆造大的,造兩艘基洛夫玩玩,用這款滿載排水量兩萬八千噸的鉅艦在那些米國國會議員pi股後面點把火,看他們還跑不跑起來。
正好華夏炎黃號過些年也差不多該退役了,實際上這兩艘戰列艦現在就很少出動了,它們根本沒什麼活兒可幹,以後就由兩艘核動力戰列巡洋艦來繼承它們的名字,繼續作為大明帝國的鎮國之寶。
而且這款巡洋艦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雖然到現代它們已經嚴重落伍,但別忘了現在才什麼年代不說別的,十年內把它們造出來,在海上稱雄十五年還是沒什麼壓力的。
再說他也不可能按照原版建造,首先防空系統肯定要上宙斯盾,艦空導彈肯定要上標2,垂髮也要上mk41,那麼龐大的體型,裝一百六十個垂髮單元絕對沒問題。裡面塞進九十六枚標2或者現在叫震天二型艦空導彈,剩下六十四個單元裡面二十個裝垂髮海麻雀,可以裝八十枚導彈,另外四十四個可以裝反潛導彈,鷹擊反艦導彈和對地攻擊用的巡航dao彈。
至於最標誌性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這個當然也必須要保留,但二十枚還是太誇張了,如果還裝二十枚,恐怕就很難裝一百六十個mk41垂直髮射單元了,畢竟這東西佔地方太大了。十六枚就可以了,它那一個發射箱佔的地方比一個左輪都大,讓出四個的位置再加上巧克力比左輪省地方,足夠多裝六十四個mk41垂髮單元了。
如果真要攻擊航母,這樣的導彈命中一枚後者也就基本上癱瘓了,而且在二十年內米國人估計還不至於真正進化到能抗這種東西攻擊的地步。
至於其他驅逐艦巡洋艦什麼的,可以用鷹擊導彈來進行攻擊。
這樣一款美蘇he體的核動力戰列巡洋艦,開出去那足夠充面子了,反正它也就是充面子的貨,真正幹活兒是不會用它的,在大明海軍體系中本來沒有它的位置,這款戰艦純粹就是元首大人的玩具,外加用來逼迫米國人咬緊牙關繼續跟他玩軍備競賽的小皮鞭,僅此而已。
“總之,這款戰艦是必須要造的,用不著國會撥款,我自己掏錢建造就行。”
楊豐很是堅定地說道。
既然這樣他的那幫將領們也就不好多說什麼了,反正元首大人自己掏錢,也不需要面對國會那些掏錢越來越認真的議員們,對於這些將領們來說,當然喜歡自己手中的武器越強大越好。
除了十二艘改進型戚繼光級驅逐艦和兩艘核動力巡洋艦之外,兩棲攻擊艦同樣也要增加一艘,另外還有四艘船塢登陸艦,把明軍的遠征打擊群同樣增加到三個,一支航母編隊配一支遠征打擊群,形成一個完美的攻擊組合,三個這樣的攻擊組合,基本上就可以保證明軍在印度洋兩岸橫行無忌了。
這就是楊豐的全套擴軍計劃,完成這一輪擴軍後,明軍總兵力將突破一百五十萬,位列世界第四,海軍規模穩超英法位列世界第三,空軍規模位列世界第三,但陸軍規模卻要退到第五了。因為天竺陸軍規模要超過大明帝國,不過天竺海軍和大明海軍差距大到沒邊,所以總兵力要落後於大明,李同志那裡的空軍和海軍規模也不如大明,但他的陸軍兵力比大明多太多了,總的規模還是比大明要高一個名次。
一百五十萬常備軍,這樣的規模對大明來說已經足夠了,到現在人口也不過才五千萬,領土也才僅僅一百萬平方公里,這樣的一個國家一百五十萬常備軍應該說已經算很多了。
米國人也不過才兩百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