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道姑翾楚> 第四百五十一章:魔的試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五十一章:魔的試煉

翾楚第一次聽說,不管什麼族類,想要修煉最終的修煉成果,就是因為魔的試煉,沒有想到這些人的得到的成果,都其實要得到魔的考試,這種結果還真是有點稀奇啊。

不過,事已至此,呂洞賓那可是道教祖師爺,他說的話總不可能有錯吧,在誰開玩笑也不可能他開玩笑,而且是在對自己講這些經典的情況下,又怎麼以開玩笑的態度來給自己講解這些呢!

就算是呂洞賓幽默詼諧,說平時愛開玩笑,翾楚也不會相信呂洞賓是開玩笑的說著這些關於魔的試煉的話的。

翾楚說:“這天魔是試煉成仙的,地魔是試煉地上法師畫符用法的,那人魔呢?”

呂洞賓說:“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人魔:夫人魔者,行持之士皆有之。或居山或入室,書符步呪掏訣行持,方欲行用一念有殊,或被言語誼譁穢臭腥羶,雞犬、孕婦、師僧尼俗衝突壇場,以至惑亂法身思存不正,符水不應呪訣不靈,皆人魔之所試也。對於人魔之說法可謂“俗緣無斷”所至。此點學道修真之士多人有之,當須多加留心。學道之人本應深居簡出,所結者止於雲朋霞友而已。若無應酬往來何有尼俗之輩喧譁道壇,若拒酒食邀約何有腥羶之物穢臭居室,若不情希升進何有師僧衝突壇場不寧,若無顯德露能何有雞犬、孕婦聲聞不停。此般終日吵鬧無休必然身心不得安寧,心不遠俗必然離道日遠,符水不應呪訣不靈此理所當然也,俗緣不斷獨居深山也無用。”

經呂洞賓這樣說,翾楚也是有點感悟了,原來修道不能安靜下來就是人心不穩,不安,就是人魔吧!

翾楚說:“那鬼魔又是什麼?”

呂洞賓笑道:“鬼魔:《上經大法》:“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壇於伏屍之地,一念稍悞,即夜夢魅,屋宇虛嗚,禽鼠出以現形蛇,蟲顯其怪狀,惑亂正法恣壞靈壇,皆鬼魔之所試也。”對於鬼魔之說法可謂“法煉不專”所至。學道修真之士勤習道法以濟眾生而得積功,學一則專勤習則精,日久功夫自然深熟,倘若貪多好學無一專精,遇有大力邪鬼糾纏欲驅退之,然而施法不純召降不精,以此行者猶如小丑獻世,徒惹邪穢纏身嬉鬧而已。《清微道法樞紐》:“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正氣者天罡也一炁之發散也,保常寂心以入其道,養其浩運法必靈。言雖如此但得幾分之專精,學道煉法之士當須自明。”

翾楚說:“那師父我可不可以理解為畫幅不專心的時候這就不能亦是鬼神,所以我們畫符役使鬼神的時候,大多數是鬼幫助我們的?所以鬼魔在這時候最起作用?”

呂洞賓笑道:“哈哈哈,多少是這麼點意思,還有神魔,神魔:《上經大法》:“夫神魔者,行持之士,或因驅攝或破廟除精攝祟召魂、一念恣狂多為神魔之所試。或現形影或作言詞,拋石旋風吹號嘆泣,變化多端見其異狀,盜法壇之供具竊丹藥之秘文,惑惱法身無有休息,皆神魔之所試也。對於神魔之說法可謂“誡律不嚴”所至。昔時薩天師在外雲遊,遇有神主不在,神使索求yin祀之廟,故召攝天雷以勘斬之。隨後主神回見心有不甘,請領戒鞭以尾隨天師欲伺其犯戒而擊之。十二年爾後未見有分犯戒律故誠心敬佩,自請為天師護,fa。學道之人法煉之士,當須以戒為止神鬼自然不敢相擾。”

翾楚說:“這已經是五種魔了,還有呢?”

呂洞賓笑道:“陽魔:《上經大法》:“夫陽魔者,行持者正欲內行,以濟生死其一,心念不真或情慾四起,怨憎作念受著情懷,煩惱憂心是非競亂,此陽魔之所試也。”

對於陽魔之說法可謂“性命不周”所至,此點於歷代多有之。修煉之士本當心常寂靜內養正氣,於內者常安於外者常逸,俗緣謝盡死生如一。若收心未竟其而功者,煉養有盛此必然身強氣盛慾念大作,俗念不斷必然怨憎時有,人倫未盡必然憂心煩惱。先命後性者於收心此項必須更下功夫。陰魔:“夫陰魔者,居山之士修習秘文,或思存之際入室之間,一念差殊即聞四野歌悲冷風亂作,心生倒見妄起貪嗔,談及雜言多宣死諱,或行於道路逢僧遇屍血穢厭我神光,皆陰魔之所試也。對於陰魔之說法可謂“取氣不純”所至。存思之前當知至道之氣正直浩大生生不絕,故只取正真生氣不用雜炁。且煉養之際不觸死穢不言屍喪,修煉之士若不以此為分際,取氣茫然萬般皆觸所言無擇,存思煉養之際念頭一差,即感召非物或心生左道之念,又觸念不滅意隨心牽日久必然敗道。”

翾楚說:“那我們平時生病都說病魔,平時還真是沒有比說病魔更多的了,有病魔嗎?”

呂洞賓笑道:“有,病魔:《上經大法》:“夫病魔者,行持之士一念乖殊,四大失理飲食差時,寒暑失調多生疾患,纏綿不退損害行持,此病魔之所試也。”

對於病魔之說法可謂“衛生失調”所至,飢當食寒當衣,此符自然之理也。若餐飲無序寒暑不避旱,shi不分,悖逆天象自然之理故而生病,此病者乃自取也。不只有病魔,還有妖魔:《上經大法》:“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凡入靖修煉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豔以求宿食,或歌豔麗詩詞以現形影。故行大法之士,多忌之。對於妖魔之說法可謂“正氣不足”所至,《道法樞紐》或問:制邪之道如何?師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子不聞“花月之妖不敢見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猶且知懼,況有道之士哉。而此句原於袁牧《甘澤謠》素娥曰:“請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某不復生也。”三思問其繇,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來亦以多言梁公之心將興李氏。今梁公乃時之正人,某固不敢見。”(梁公,狄人傑。學道修真之士,心行光正故妖魅邪祟不敢進身,山精邪魅競相來戲者,必然心有不正有虧暗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