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門,就可以看出是幾個被分割開來的演武場。
教育署不僅教授文化知識,同樣教授武道知識。
在這個世界上,武道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看了幾眼之後,徐川便順著演武場中央專門隔出來的通道向裡走去。
略帶著幾分古樸的二層大樓瞬間映入眼簾,樓門口,教育署三個金色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入了樓,直面的便是一間約莫三十平的會議室,一張橢圓形的圓桌橫貫左右,從首位到末席,有著二十六把椅子。
他四下裡打量了一眼,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日後,這裡就是制定教育規劃,修正教材,設定學紀學規的地方了。
出了會議室,左右皆是四十平的教室,單人單桌,能容納大約二十餘人左右。
算不得精緻,唯一的優點就是採光極好。
一層合計共有八間,二層則有十間,加起來人數雖然不算多,但在教育署,培養的並非學生,而是將來可以外出授業的老師。
當真要辦學府,沒有老師自然是不行的。
而且,他要教的東西跟當下時代的不同,所以每一份教材都需要他親自編寫。
他呆在草廬月餘,就是在根據自己的記憶來總結歸納出一些相應的教材。
當然,難度不高,科目也並不多。
也就只有語文,數學,物理,思想品德四門課程。
其中大多都是比較基礎的,比如拼音,簡體字,阿拉伯數字,加減乘除,力,重量,諸如此類。
稍微費些心力的,也就是思想品德這一門課程了。
他自然不會在其中寫什麼人人平等,自由民主之類的東西,但諸如一些歌頌人類美好品德的東西倒是寫了不少,還配上了一些相應故事,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其中隱藏的法制觀念。
遵紀守法,依法治國,才是貫穿了這本思想品德課程的核心。
一個月的時間,他分別編寫出了初級,中級以及高階三個級別的教材。
只是到了高階,他大多都只是起了頭,沒有什麼深入的東西,這完全是他水平有限,說實話,中級教材的編寫對他而言就已經十分吃力了。
而且,編寫好的教材若是拿去前世,只怕也是漏洞百出,不堪入目。
但在這個時代,這卻已經是難得的寶貴財富。
王十三郎之所以會答應當這個教育署副署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些教材其中記載的許多他未曾見過的知識。
關於老師的招收和培養,他計劃第一批只招納三十人。
主要是暫時老師只有他一個,很難擴大招納數量。
不過,因為教材簡單,在他的預計之中,半年就可以有部分人初步畢業,可以進行簡單的授課。
然後再繼續招人,形成迴圈,逐步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