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大唐自李承乾接手以來,並不見得就完全沒有事情去做了。
相反,還有很多很現實的問題,被擺放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就比如說,自貞觀以來,朝廷的官員數量、職位數量向來都很少,保持著十分精簡的狀態,而如今貴族的子弟又有很多。
這也就導致了現在很多的貴族子弟,他們沒有了可以上升的通道。
你要是給他們放開了通道呢,比如說設定更多的官職,又或者是封更多的散官,這又會導致出現戎官的情況。
這些都是十分現實,而且由不得李承乾不去考慮的。
當然!
如果李承乾沒有李重這樣一位老師,他當然不會知道這些。
他只會對自己有用的人,給予各種各樣的權力,甚至不惜濫封官職。
「如今朝中,一共有多少名官員?」
李承乾問下面的宰相。
于志寧今年已經垂垂老矣。
將近快八十了吧,目前是七十七。
聽完了李承乾的話後,還要緩一下,這才反應過來,然後回道:「目前朝中的官員,一共兩千一百九十六名。全國加起來,將近一萬四千餘名。」
這跟貞觀初的時候比起來,已經可以說是翻了一番,甚至是快三倍了。
尤其是這朝中的官員的數量。
「那一年所發的俸祿全部加起來呢,又大概有多少?」
之後……
度支部這邊便給出了一個資料。
李承乾說實話,挺想從理性的角度去說,戎官對大家,對大唐都沒有好處。
可要是他這麼說了,估計底下的臣子就會認為他是摳門,捨不得跟他們共享榮華富貴。
這其實也是李承乾讓李象去西域發展的原因吧。
因為一旦對外開拓,就能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去建功立業。
到時候建著建著,說不定就留在西域,不回來了。
這一招對外轉移大唐內部的矛盾,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另外……
你也別說朕沒給你們機會。
只是你沒有去好好地珍惜。
李承乾又問了問剩下的,已經過了科舉,卻還沒有來得及安排官職的人數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