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高陽值派人將幾頭已經宰殺好的豬送到寧北的府邸。
還好這些送豬的村民都不知道寧北府邸的鬧鬼之事,不然他們可能還不往府邸裡面送呢!
古代人最敬畏鬼神,尤其是村民們。
這放到現在可能是愚昧,但是放到唐朝,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就連天子都敬畏鬼神,村民們畏懼鬼神又怎麼了?
得到豬肉的寧北大喜,當即就開始分解豬肉。
他之所以會要這些豬肉,為的就是得到豬油,從而煉製出肥皂來!
他要售賣的平民商品之一就是肥皂和香皂!
而且唐朝養的豬都是黑豬,皮毛又糙又硬,雖然看著很不雅觀,但其實可以用來製作毛筆。
雖然肯定不如狼毫和羊毫,但也比現在兔子毛製作的毛筆好用一些。
這就是提高書生幸福度的小細節!
至於黑豬身上最多的豬肉,寧北也沒打算扔掉。
雖然這黑豬沒有經過閹割而導致肉又腥又臭,難以讓人下嚥,但其實也可以吃。
作為勤儉節約的五好青年,寧北自然也不會扔掉這些豬肉。
就是佐料得多放些!
然後用大火烹煮,將腥臭味道遮蓋掉。
這道理唐朝人其實也都明白,任何食材的腥臭味都可以用佐料祛除,這就是他們使用佐料的意義。
但問題是,因為運輸的不方便,去腥佐料到內陸的價格也變得很貴很貴!
除了貴族,大部分的百姓都用不起佐料。
他們唯一能買得起的調料品可能就是鹹鹽。
所以說在百姓們眼中,用價格很貴的佐料給豬肉去腥,多多少少有些本末倒置的意思。
而貴族又是徹徹底底不吃豬肉的,哪怕豬肉做得再好吃,他們也嫌惡心,不會去吃。
不過這對於寧北來說,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現代的狠活與科技他都吃了不少,唐朝可沒有那麼多科技,豬肉都是真材實料的吃著人們吃剩下的殘羹剩飯。
這樣的豬肉可能在貴族們眼中,很髒。
但是對於寧北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佐料的問題,寧北也不擔心。
因為他談好的生意當中,就有一位批發調味料的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