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水晶琉璃可能都能換幾噸玻璃……
只能說玻璃從製作出來的那一剎那,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人民。
而且玻璃在造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出了一系列鑑定的方法。
所以說現代拿玻璃冒充琉璃和水晶,就跟拿青島啤酒瓶冒充翡翠一樣,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現代各種各樣的鑑定儀器也不會慣著你。
但古代並沒有那麼多鑑定方法,也沒有鑑定儀器。
所以說等到寧北穿越唐朝並且製作出玻璃後,他說這是琉璃,是水晶,誰敢反駁?
請拿出證據來好不好?
而且玻璃的雜質比水晶琉璃還要少。
真要說哪個是贗品?
還猶未可知!
相信大部分古代人都會選擇雜質更多的水晶和琉璃吧!
那些權貴乃至是皇室,也肯定更喜歡雜質更少,甚至近乎沒有雜質的玻璃。
而且相對於成本本就高昂的水晶琉璃,玻璃的成本極低,甚至可以用沒有成本來形容。
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這些都可以做玻璃的原材料。
但這些材料在古代人眼中,卻只是沒用的‘石頭’。
通常他們在挖鐵礦、金礦、水晶礦、琉璃礦時,會有很多這種‘石頭’。
古代人不知道這些石頭的價值,所以說他們只會想辦法將這些沒有價值的石頭處理掉。
如果寧北說幫助他們處理這些石頭,他們非但不會要寧北的錢,覺得良心過意不去的甚至還要倒貼給寧北一些錢財!
畢竟在他們看來,寧北幫助他們處理了這些無用的石頭,給寧北一些小費也是應該的。
所以說寧北基本上可以零成本獲得這些原材料,他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動手挖礦。
如果非要說他的成本是什麼,那可能就是人工費了。
但相對於賺到不能再賺的玻璃利潤,這點成本費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寧北之前說的血賺生意也正是玻璃!
只要他把玻璃製作出來,一開始售賣的數量再少一些,價格定然會不輸於水晶和琉璃。
不對,質地更加乾淨的玻璃價格甚至要遠超水晶和琉璃!
等到了回頭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都玩膩了玻璃之後,他在大規模生產玻璃,並且運用到窗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