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統計過,如果要修復一段九百二十米的城牆,預計要用掉五十噸糯米。
這要是將五十噸糯米全都送給百姓們,那得養活多少百姓?
而且糯米灰漿的用途過於單一,只能用在蓋房子,但水泥除了能蓋房子外,還可以用來鋪路!
這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事!
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鋪路!
路對於人們的出現極為重要,無論是對商人,士兵,文人,普通人來說。
古代人出行,有錢人就坐馬車或者騎馬;平民百姓就是步行。
但無論是有錢沒錢的古代人,都希望在出行的時候能走在平坦的大路上。
而不是自己開拓一條路,又或者是走那種偏僻的不能再偏僻的小路上。
也只有平坦的大路,才方便商人來回運送貨物。
不然運個貨得丟半條命,那還有誰敢當商人?
古代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說才會製造出官道來。
官道的用途很多,朝廷出兵時肯定是走官道,運輸糧草和加急文書也都得靠官道才能完成。
尋常的強盜山匪也不敢跟官府作對,所以說商人和尋常老百姓也喜歡走官道。
當然,有的官府完成官道後,還會向商人百姓要一些過路費。
因為確實保護了他們的安全,所以說商人百姓也都會支付過路費。
不過古代的官道建設的肯定不如現在的公路便捷,除了皇城的官道可能都用大理石鋪成道路,大部分的官道都只是整理出一條道路來。
這些道路通常都是土路。
不下雨還好,就是會有些塵土飛揚而已。
並不影響平常人們的行走。
一旦下了雨,那可就遭罪了。
泥土遇到雨水就會變成淤泥,那種感覺就像是踩在沼澤裡面一樣,很難走出來。
現代的轎車都容易陷進去熄火,那就別說古代的馬車了。
一旦馬車陷入淤泥裡,就必須要用人將馬車推出淤泥。
一些狗血電視劇就喜歡演這一段,下著雨馬車陷在淤泥裡面,然後引發一大篇狗血劇情。
古代的山匪也會瞅準下雨的機會,去搶劫商人的貨品,而商人往往還拿他們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