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咱們可有跟皇帝合作啊!向皇帝講述房地產的暴利,我就不相信李世民不心動,到時候還能順便提前一千年將貸款制度發明出來!”
“好傢伙,樓上的你是資本的走狗吧!貸款都整出來了?”
“那麼問題來了,你如果只是一介平民又該怎麼做才能見到皇帝呢?就算是見到皇帝,你又怎麼做才能說動他老人家呢?”
“還有還有,就算你給唐太宗講述了房地產的暴利,讓人家搞明白其中的原理後,又怎麼可能會跟你分享所得財富呢?自己全都要不香嗎?”
“問題還不止這些,古代又沒有塔吊和挖掘機,高樓該怎麼蓋呢?”
“……”
住說白了就是住所,也就是房子。
在現代看來,房地產就是十足的暴利,而且還是你明明知道是暴利,但不得不買的‘必需品’。
只是圈出一片地後,然後用一些水泥和鋼筋條造出一大排‘小盒子’,都能售賣幾十上百萬的價格,貴的甚至有幾百上千萬的建築!
而且最主要的是,城市的人們還都得買這些房子!
農村人雖然自己也有自建房,但他們擠破腦袋也想住進城市裡。
畢竟城市的文明更加發達,能享受到的便利也會更多。
醫療資源,交通資源,教學資源……這些都是農村不能比的。
所以說哪怕房價再貴,哪怕是貸款,他們也要買下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
其實這些也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類從還是人猿開始,就懂得趨利避害。
長時間以天為被,以地為床肯定是不行,不保暖也不安全,而且還會被雨淋的可能性。
所以說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始祖選擇住在山洞之中,這就是早期房子的由來。
之後人類使用工具的能力更進一步,也或者是沒有那麼多山洞可以居住後,老祖先開始嘗試自己造房子。
起初的房子製作的都很粗糙,大多數都是由木頭和茅草組成,可能一場風暴下來,房子就被摧毀了。
但那時候的人也不在意這些,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住下就行了。
反正材料都是現成的,一天就能造出來。
後來隨著科技水平的進一步發展,房子才越發精美起來。
最起碼不會被風雨摧毀,就是有時候會漏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