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皇子府,文房四寶、刺繡古琴,這些事物自然都是極快就能拿出來的。
秋華自己提了文房四寶,身後的其餘丫鬟分別搬了琴、帶了繡籃入內。
老嬤嬤望向蘇錦音,道:“姑娘自己挑吧。左右都給老身看看。”
此時房中的丫鬟就比先前要多一些。原本只有秋華在內服侍,如今是幾個跟進來的,都沒有出去了。
這些並未聽說過方嬤嬤宅子事情的丫鬟,對蘇錦音自然是生不出特別的敬畏。之前,她們一個個都尚算老實本分。如今時間久了,又有那添香在旁總冷嘲熱諷,這些丫鬟心中也漸漸對蘇錦音存了輕視的心思。
她們如今留下來,也是想看蘇錦音的笑話。
一個從外面帶回來的、身份不明的女子,如今到了宮中的嬤嬤面前,可不是要原形畢露,貽笑大方?
蘇錦音由始至終都沒有給過這些人一個眼神。她讓秋華磨墨,然後提筆先作了一幅畫。
畫到一半的時候,她能感覺到旁邊老嬤嬤的眼神已經投了過來。但她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繼續畫下去。
這一幅畫,算是一幅臨摹。只不過真跡沒有在眼前而已。
當今皇后的喜好,前世的時候,蘇錦音曾聽秦子言提過。這位皇后娘娘喜歡蓮花,尤其愛前朝的一幅蓮花名品。
蘇錦音一直沒有見過真跡,但臨摹的仿品,秦子言收了一幅。
沒有真跡在面前的臨摹,自然要略微欠缺一些。但也恰恰因沒有真跡在旁做對比,所以乍一看上去,此中畫景已經讓人大吃一驚。
那老嬤嬤問道:“不知道姑娘從哪裡見過這幅畫?”
此時,蘇錦音已經把畫畫完了,她正在旁邊題詩。
聽了老嬤嬤的話,蘇錦音答道:“是殿下收藏的。不過殿下說是仿品,並無真跡。“
蘇錦音所題的詩句倒不是這畫上原有的,而是她自己所作。
這老嬤嬤是替皇后來考自己,蘇錦音很清楚。她不能露才,但也不能太過露傻。臨摹的畫作,再如何好,也是叫人放不到心上的。
而詩句若再借用他人的,恐要顯得不尊重皇后娘娘了。
蘇錦音將筆放下,把題好的詩畫送予老嬤嬤點評。
這老嬤嬤也不是完全來找茬的。她對蘇錦音之前的不善態度,一半源自於常年在宮中、她身居皇后娘娘身邊最受器重的饃饃位置,確實有些瞧不起這來歷不明就居住在皇子府的女人。另一半老嬤嬤也是完全在傳達皇后的態度而已。
蘇錦音這不卑不亢的模樣,反而贏得了嬤嬤心中的幾分讚許。
她仔細看了看那畫,心中還頗為認可。
此畫懸於皇后娘娘宮中,她平日裡服侍皇后娘娘,娘娘日日見此畫,她便日日見此畫。
如今看著臨摹的仿作,雖不能說一模一樣,但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還有這詩詞,倒也有些墨水在肚子裡。
方嬤嬤對蘇錦音的印象逐漸改觀。她原在宮中見多了不知道天高地厚想攀附天子的女子,對蘇錦音,也仍是這般想法。
無非就是一個想要嫁入皇家的女子罷了一個皇子府,文房四寶、刺繡古琴,這些事物自然都是極快就能拿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