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逆天換明》已有二十餘萬字,請朋友們多多支援。
本書完結,感謝朋友們不離不棄的支援。中間個人有些瑣事,或斷更,或少更,請大家多多諒解。別的不多說,希望和大家在新書繼續在一起。
…………………………….分隔線………………………………………….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求新求變,只為一個目標,跟上時代的潮流,不致落後,至少不要落後太多。
但國際上,或者國家之間,亙古不變的道理只有一個,弱肉強食,叢林法則。
從泱泱上國的迷夢中早些清醒,從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自信中,找到開拓進取的動力,才是皇帝最終要讓大明子民明白的道理。
透過報紙,讓子民們知道;透過欽定的教材,從小培養具有新知識新思想的新一代。
透過戰爭使國家強盛,透過擴張使子民受益,利之所在,人皆往之。
大災害還在持續,但已經無法阻擋大明帝國繼續強盛,繼續擴張,繼續開拓進取的腳步。
婆羅洲除了坤甸總督,又增加了沙巴、古晉、山口洋三個領主;
淡馬錫總督則上奏朝廷,把巴淡島劃為自己管轄下的領主之地;
與葡萄牙人共享的馬六甲則在海軍和人力的填充下,大幅擴張,明國開始向霹靂、雪蘭莪、森美蘭和彭亨滲透……
呂宋總督李旦上奏請設棉蘭老島、民都洛島、宿務島領主,皇帝允准,交與“華夏龍騰”公司商議解決。
同時,皇帝特意恩准李旦之後,可以指定繼承人,並推薦一位領主,報備朝廷即可。
在印度東海岸,明國海軍先是藉助於葡萄牙人的據點,再逐漸滲透擴張,與大舉攻入的土司聯軍取得聯絡,奪取了沿海港口,從而穩固地得以紮根落腳。
隨著軍隊的侵略擴張,再加上掠奪,戰爭債券的穩定收益,使其成為最受大明國民歡迎的投資品種。
五千萬十年期債券,在天啟十九年發行,預購溢位三倍之多,不得不搖號抽籤。
由此,大明的擴張不再受到朝廷財政的限制,而得到了全體子民的支援和贊助。聞戰則喜,皇帝的希望成真,大明走上了一條良性迴圈的道路。
而天啟十九年,正是大災害最嚴重的時期。從西北到華北,又向南擴大到皖、蘇等省。
陝西、山西、河南、北直隸,南直隸……災害的持續和蔓延,使這些受災嚴重的省份,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之多。
不是餓死的,也不是逃荒,十幾年來的有序移民,疏散了人口密度,也減輕了賑災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