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艾用三次戰役確立了自己在十六國曆史上可以被淡化但不可以被磨滅的名將地位。
[廣武之戰]
事情的發展是這樣的。
由於之前張駿曾向後趙投降過,張重華繼位時,前涼算是後趙的藩屬國,新人初立,並不敢得罪這個強大的鄰居。於是,在所有的儀式辦理妥當之後,張重華向石虎上了一份表章,彙報一下自己的情況,同時也表示一下自己的友好心情。
東晉的支援是指望不上的,連互相通個訊息都格外艱難,但卻有強敵在側,表示臣服成為前涼保全自己的主要方法。石虎得到訊息後,認為這是吞併前涼,統一中國北方的大好良機,於是出兵。
前涼的一紙表章,換來的並不是石虎的友好情誼,而是十萬虎狼大軍。
347年,石虎任命麻秋為涼州刺史,率軍攻入涼州,連下武街、金城,兵鋒直指前涼首都姑臧。前涼統帥裴恆陳兵廣武,深溝堅壁,逗留不進。涼州人心慌亂,形勢不容樂觀。
司馬張耽向張重華建言:“國之存亡在兵,兵之勝敗在將。……主簿謝艾,文武兼備,可用以御趙。”
謝艾是以儒學入仕的,出身也一般,在張耽舉薦之前,籍籍無名。然而正是這樣的形勢,讓一個默默無聞的主簿,走向歷史前臺,成為名震天下的將軍,時人謂之:前涼之韓信。
那時,張重華並不確定謝艾的能力,其實對這個人連聽都沒聽說過,於是召而問之。“乞假臣兵七千,為殿下吞王擢、麻秋等”。後趙大兵壓境的緊急關頭,傾國之兵也不過換來對峙的局面,國內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危局如此,居然還有人敢如此說話,壯之,壯也,壯哉。
張重華聞之大悅,任命謝艾為中堅將軍,撥給步騎五千,兵出廣武,抵抗麻秋。
沒有達到謝艾要求的七千之數,可能是張重華手裡真的是無兵可派,主力全被那個叫裴恆的人帶去砌牆頭搞對峙了;也可能是心存試探,畢竟,面對麻秋的數萬大軍,五千和七千的差距,真的會那麼大?
擊敗後趙這種事,如果給謝艾七千人就能夠辦到,那麼,其實給他五千人也一樣能辦到。
以少勝多的戰例已經有很多了,面對實力懸殊的敵人,取勝的唯一可能在於,將士們能夠在軍心士氣上壓倒對方,在交戰時抱必死之心,一往無前,血戰到底,才能有可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能夠讓士兵之英勇達到如此效果的方法在於,讓他們懷抱必勝的信念。
交戰的前一天夜晚,恰逢兩隻貓頭鷹闖入謝艾軍營,叫了兩聲之後,走了。留下滿地驚恐計程車兵。
家中人之將死,身上散發出的死亡氣息會吸引貓頭鷹的到來。換言之,貓頭鷹停在誰家屋簷上,誰家不久就會有人死去。民間因此有風俗,貓頭鷹是不詳的象徵,伴隨死亡而來。
決戰前夕,有貓頭鷹在軍中鳴叫,自然是不詳的徵兆。
謝艾卻趁機鼓勵士兵:“賭博時,得梟(貓頭鷹)者勝。如今貓頭鷹來到咱們這裡,恰恰預示此次征戰,必勝!”
士兵們恐慌神色頓時一掃而空,全軍士氣振奮,鬥志高昂。主將說得對,賭博時確實是得梟者勝。
謝艾和貓頭鷹的故事應該是個巧合,可正是這種巧合奠定了謝艾名將的地位,善於捕捉機會,利用巧合鼓舞士氣的將領,超脫於平庸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