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慕容廆,我們最後來回顧一下那些關於他的故事!無關緊要,但是缺失了,慕容廆總是顯得那麼得不完整。
那年,慕容廆剛剛被晉武帝冊封為鮮卑都督,就是289年打了敗仗後向晉國投降那會兒,心情很是愉悅,不用打仗了,只需要微微一個俯首,好處統統都到兜裡來,慕容廆對中原王朝的好感瞬間爆棚。高興之餘,也是禮節之內,慕容廆前往東夷府表達自己對晉帝國皇帝陛下的無上感激之情。
慕容廆是帶著虔誠之心去的,並且,為表誠意,他還專門模仿中原禮節,身穿中原服飾,行士大夫禮。但是,當時的東夷校尉何龕卻是列兵相見!
這是一個可以想象的場景,滿臉粗狂奔放鬍鬚的慕容廆身穿晉朝最為飄逸文雅的儒士衣冠,逢人作揖、遇人行禮的走到政府門前(東夷府),卻發現迎接他的是全副武裝的晉軍士兵,並且,怒目而視,如臨大敵。
何龕的態度很明顯:皇帝封了個“鮮卑都督”而已,你以為你就是自己人了嗎?
對慕容廆而言,何龕讓他頗有股子熱臉貼了個冷屁股的感覺,於是改戎衣而入。人問其故,廆對曰:“主人不以禮,賓復何為哉?”主人不能以禮相待,客人還注意那些禮節做什麼?何龕聞而慚之,彌加敬憚。
這是一場捍衛尊嚴的戰鬥,並不需要刀劍,卻是對勇氣和智慧的考驗。面對強權的欺辱和壓迫能夠昂起自己的頭顱來,不卑不亢,足矣!
可誰又能在恐懼面前堅持自我昂首以對呢?當我們為了地位、金錢和權力而用盡手段、費盡心機去謀求某些誘人職位的時候,可否認為,其實,恰恰是因為我們內心的自卑與懦弱?自以為有了更高的地位和權力就不會再受當時的欺辱,卻不知其實那時就應該奮起反抗。
一個簡單的行動所表現出來的慕容廆,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彌加敬憚!
下面一段故事有關於慕容廆的情感糾紛,是慕容廆和另一個男人一生不解的情緣,糾葛在命中註定。
在一人足以定國家興亡的年代,慕容廆的家事即國事!事實證明,此件家事對中國歷史影響之深遠,駭人聽聞!
慕容吐谷渾,慕容廆的異母哥哥,庶出。大家請注意“庶出”這兩個字,在中國古代,只要大老婆生的兒子還在(嫡子),作為庶出的兒子們是沒有繼承家業權利的。
慕容家族從莫護拔時期就對漢文化欣欣然嚮往之,在吸收漢民族璀璨智慧之餘,這個不怎麼璀璨的漢人規矩也被他們傳承了過來,慕容吐谷渾深受其害。作為長子,卻從兩個單組染色體細胞合成為一個受精卵的那一刻起,註定了他與父親慕容涉歸的偌大家業無緣。
但是分得部分家產還是應該的,慕容涉歸還在世那會兒,大兒子慕容吐谷渾分得了大約一千七百戶的部眾。並沒有更多的賜予,慕容涉歸就急匆匆地去世了。
慕容廆和慕容吐谷渾的矛盾是因為放牧時雙方馬兒打架引起的,在此之前的矛盾或許可能有吧!但是隻能靠猜測,在浩若煙海的史書中並不能找到蛛絲馬跡。
然後,突然之間,兄弟倆就因為牲口打架而分道揚鑣了。
兄弟倆的部落相鄰,慕容廆奪取政權之後,屬於他的領地上的每一個部落都和他相鄰,慕容土谷渾尤其近!雖然父親已經去世,但兄弟倆還是時常走動的,有了好吃的的時候,慕容廆也時常送些給他那只有一千七百戶部眾的哥哥。
兩家放牧時牲畜相距也並不遙遠,在同一片草場上賓士的兩個馬群,出現意外也是情有可原。但那一次慕容廆出離憤怒了,竟然派人責備慕容吐谷渾:“先父把我們分開,你放馬為什麼不走開,而讓它們互相爭鬥?”這是來自於慕容鮮卑部首領的訓斥,措辭之嚴厲,幾乎可以理解為慕容廆要攆他哥哥滾蛋的意思。
事實上,吐谷渾就是這麼理解的,慕容廆當時也正是借題發揮,就是這個意思。
“馬是畜生,吃草飲水為生,春天氣息發動,所以馬群爭鬥,怎麼能因此對人發怒呢?徹底分開很容易,現在便離開你一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