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5.悲催帝石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5.悲催帝石弘 (1 / 2)

333年六月,石勒病重,石虎入宮侍衛,乘機控制皇宮,矯稱詔令,群臣、親戚不得入見,除石虎外,石勒病情無人知曉。

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迫不及待的石虎並沒有等到“主上晏駕之後”就已經掌控了一切,包括重病中的石勒。

公元333年8月17日,石勒病逝,諡明皇帝,廟號高祖。太子石弘即皇帝位,中山王石虎輔政。

石勒留下的遺囑是這樣說的,“石弘兄弟,應當好好相互扶持,司馬氏就是你們的前車之鑑。中山王石虎應當深深追思周公、霍光,不要為後世留下口實。” 人之將死,多的是對後輩兒孫的勉勵,石勒的拳拳期望在上面的兩句話中得到完美詮釋。只是,若是泉下有知,後來發生的事情定會讓他很是失望。

我相信這遺囑是真的,所謂“深深追思”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千萬不要,千萬不要做篡位弒君之事。或許,石勒臨死前已經察覺到了石虎的不臣之心,只是那時,他也已經無可奈何了。

很明顯,石虎並沒有深深追思周公、霍光。應該說,志不在此,讓他深深追思的應該是王莽、曹丕和司馬炎。在石勒死後的第二天,石虎篡奪了後趙政權,架空並控制了石弘。至於是否為後世留下口實,相較於極度膨脹的權力慾望,石虎真的不在乎。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身為一代梟雄石勒的兒子,石弘是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那麼容易就被石虎控制擺佈?

石弘,字大雅,後趙明帝石勒次子。幼有孝行,恭謹謙虛有節操。在咱們現代這個節操滿地的社會,像石弘這樣的一定算得上是上上君子,不出意外,好孩子石弘定會有一個大好的前程。

可惜,他生在亂世。

介於吃了沒文化的虧,石勒對石弘的教育是下了大功夫的。先學詩詞律令,再教兵法、劍術。石弘學得很好,尤其是詩詞,連石勒都說,大雅和悅安靜,不像“將家子”。功課學的太好,就成了個溫順文雅的文化人,斯文的很,不像是兵革薰陶過的將門虎子。

石弘曾經領過兵,鎮守鄴城(取代石虎)。不過在眾多將領環衛下的石弘,能有多少日子是在軍營中度過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毫無疑問,在石勒百戰立國之後,石弘是個絕佳的守成之君。清靜無為與民休息,朝廷上下守先王遺命,廢兵革之災。若干年後,定會有一個強大富足的後趙政權雄立於淮河北岸。久歷戰亂的北方人民需要休養生息。

事情其實也是在這樣發展的,只是有了石虎,無數戰功之下,助長了他的勃勃野心。兵權在握,殺人如麻的石虎什麼都能幹的出來。

沒有人察覺嗎?有,但石勒喜歡他。畢竟,今日之石虎早已經不是那個只會拿彈弓到處彈人的小壞蛋了。不是還“檢懾恭謹,嚴重愛士”嘛!

大臣徐光曾這樣告訴石勒:“皇太子仁孝溫恭,中山王雄暴多詐,陛下一旦不諱,臣恐社稷必危,宜漸奪中山威權,使太子早參朝政。”

石弘的舅舅程遐也勸說石勒早早除去石虎:“中山王勇武權智,群臣莫有及者。觀其志也,自陛下之外,視之蔑如。兼荷專征歲久,威振外內,性又不仁,殘忍無賴。其諸子並長,皆預兵權。陛下在,自當無他,恐其怏怏不可輔少主也。宜早除之,以便大計。”簡而言之,今之石虎猶古之魏延,石勒死,石虎必反。

可惜今之石勒卻不是古之孔明。石勒是不信的,他不信那個在他面前俯首帖耳的石虎會造反,他不信那個他一手撫養栽培的石虎會去殺他的兒孫。他是這樣回答的:“當今天下未定,戰亂不止,大雅幼弱,當命強力輔相以佐大雅。石虎功臣,親盟如魯、衛,正欲委以伊、霍重任,豈如汝所述。恐他日不得擅帝舅之權故爾!吾亦當參卿於顧命,勿為過懼也。”

之後的勸諫我們可以全部忽略了,程遐甚至搬出了曹操、司馬懿的典故也沒有動搖石勒讓石虎輔政的決心。

這是死諫,不用考慮,做出這種勸諫的人是石虎的死敵,即使過去不是,從現在起也就是了。一旦石虎得勢,等待他們的將是抄家滅族、萬劫不復。可惜,程遐、徐光之流靠的是嘴皮子吃飯,缺乏做出這種勸諫應該具有的有我無敵的膽氣與魄力。

石勒也有自己的考慮。

帝王之術其實就是權力的平衡之術,石勒要做的並不是完全倒向一方,而是在權力的分配上使之能夠互相制約以達到相互間的平衡。石虎固然不可靠,但程遐難道就不能成為匈奴漢國的勒準嗎?只有讓他們互相制約,後趙的江山才能夠安然無恙。信誰呢?石勒誰都不敢信,誰都不能信。

只是後來事情的發展和石勒的預想相差太遠,石虎太強悍,而程遐原來是隻不堪一擊的菜鳥。

石勒去世後的第二天,也就是333年8月18日,石虎以強力控制石弘,逼石弘下令逮捕程遐、徐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