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3.冉閔其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3.冉閔其人 (1 / 2)

關於冉閔,我想,我需要拿整個章節來進行介紹。雖然他在前文中已經出現多次,可依然值得我為之再次地揮毫潑墨。在那段荒蠻混沌的歷史中,能為中華髮一聲吶喊者,除了冉閔,我們還能指望誰呢?

首先是冉閔名字的問題,比趴在地上的小崽子(石勒)還讓我糾結。因為,他的名字的姓氏的改變,意味著民族立場的不同。仇寇,或者親人,轉變在一字之間。

然而,在他生命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我們無法否認,冉閔其實是叫石閔的,並且也一直以石氏家族的成員自居,只是後來和後趙統治集團徹底決裂後,才恢復自己祖宗流傳下來的姓氏——“冉”,算是終於認祖歸宗了。不管它,我始終喜歡叫他冉閔,畢竟,之前姓氏的更改怨不到他的身上,我們不能怪他。

冉閔,字永曾,小字棘(jí)奴,後趙武帝石虎養孫。父冉良,字弘武,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冉閔是軍人世家,祖上曾擔任過漢朝的黎陽騎都督,世代任牙門將。不過到了冉閔父親冉良那一代,中國,沒落了,冉氏家族也隨之沒落。在那段天下萬民無以為繼無以為生的日子,本為軍人世家的冉良加入到了龐大的流民們的陣營中去,成為“乞活軍”的一員。關於身份的轉變,我們甚至可以這樣理解:本應該是政府公務員的冉良,因為種種原因,成了合同工!就是現在出了事之後要去背黑鍋的那種。或許,對於我們,更好理解些。

乞活軍的戰鬥大多數是和石勒打的,從司馬騰開始到石勒立國,流水的軍隊,鐵打的對手。人一直在換,仗卻沒有停過。310年七月,石勒擊敗乞活軍將領陳午,俘獲冉良。當時,陣前觀戰的石勒給冉良的評價是:“此兒勇健可嘉!”後石虎收冉良為養子,改名石瞻。那年,石瞻十二歲!冉閔出生時,也就因為此,只能姓了石了。

關於姓氏的問題,這是千百年來的一個結。一個姓氏,一個祖宗。不用解釋,我相信,它的意義不言而喻。

之後石瞻參與的戰鬥,我們可以不再詳述了。只需知道,勇健可嘉的石瞻,勇猛多力,攻戰無敵!即可。

關於石瞻的死,《洛陽大事記》中記載:328年八月,前趙劉曜攻金墉城,斬後趙將領石瞻,枕屍二百餘里。石瞻,死在了前、後趙決戰的前奏之戰中,那時那地,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不知道冉閔當時是幾歲,石瞻死後,石虎收養了他。作為養孫,又是“烈士”遺孤,冉閔很受石虎寵愛,視如己出。這在後趙皇族中應該是人盡皆知的,不然,石遵也就不會說出要立冉閔為太子的話來。曾經,石氏家族拿冉閔當自己人,冉閔也覺得自己不是外人。這種感覺,冉閔保持了很久很久。

在“視如己出”這四個字眼裡,我想,我們最應該注意那個“如”字吧!因為不是,所以才如!當民族之間的矛盾全面爆發以後,所有的羯族人用行動告訴了冉閔:“如”就是不等於的意思。雖然之前或許真的“如”吧!

史書上對幼年時候的冉閔評價是頗高的:果敏!現在的幼年的我們,大眾也是給過評價的:溫室花朵。或許一陣風雨,也就足以“辣手摧花”了。都是孩童,然而時隔一千七百年,我們算是進步還是退化?

成年後的冉閔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而且,多計謀!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在崇尚武力的石虎的眼中,這是一個傑出的優點。授建節將軍,封修成侯,歷任北中郎將、遊擊將軍。冉閔在重新回到老祖宗的“冉”姓之前,一直是作為後趙集團的一柄鋼刀利劍出現的,積極充當著後趙政權穩固與開拓的鷹犬。

冉閔的成名戰是338年的昌黎之戰,那是他第一次領兵,和鮮卑戰神慕容恪同時在歷史舞臺上登場。只是,史書詳細記載了慕容恪的勇猛,對冉閔的著墨卻是少之又少,不過此戰之後,冉閔威名大顯,得到了後趙軍方的認可,石虎也開始認識到他這個養孫卓越的軍事能力,喜愛有加。

可以說“成也恪兒,敗也恪兒”嗎?冉閔因為和慕容恪的對決而成名,冉閔因為和慕容恪的對決而覆滅。然而這兩個人卻各自成就了對方,一個鮮卑戰神的神話,一個武悼天王的傳奇。

昌黎之戰之後,全身而退的冉閔又幹了一件大事:告刁狀。

按理說,喜歡幹這種事的人是不地道的,並不值得稱讚,尤其是冉閔,作為武將,本應該光明磊落。可我卻必須要把這一段寫上,王者的遠見卓識,在冉閔與石虎的對話中彰顯。

昌黎之戰雖然失敗了,但立有大功的人員依然要封賞。比如苻洪,授使持節、都督六夷諸軍事、冠軍大將軍,封平西郡公。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