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男女同學在一起,因為他們之間的文化水平差異大,一起學習起來也能互相幫助,有了難題也互相啟發解答。
這樣,阿福可以代替她教授第二波的學生學習數理化了,馬鵬最精通的是電力,也從阿福的第二波學生裡面挑選了五個人,專門研討他們電力知識,後來都去了基地當上了電工。
這樣,這個開在皇宮裡面的學校,就成了一個大學的雛形,開啟工業程序需要人才,馬佳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了。不過,她得自己培養。
這裡,就是人才的搖籃。工部的製備基地,就是人才的試驗田。
第二波的學生也有二十多個,先讓第一批學得好的已經熟悉了的知識,教他們第二批新招收的學生。
也讓他們去了水電站那裡,親自看怎麼利用水的力量發電。看發出的電力怎麼應用,輸電線路是如何架設的,變壓器怎麼變化電壓……。
有了實物供他們參考,他們學習的興趣大增。
現在,電風焊,只有電焊,風焊的切割,只能用沼氣,沼氣的熱量達不到切割鐵板的程度,她聽說了某地有地火,估計那是地下的瓦斯洩露了。
馬佳讓人去檢視氣體瀉出的量,打算利用燃燒發出高熱量的瓦斯,當成風焊切割鋼材。
這個簡單,就在地火的位置挖個坑,然後放入了上面有氣體導管特大木箱,扣著在出氣孔上的木箱,用麻絲桐油包裹幾層,方便收集地底冒出的氣體。
木箱的外面用水泥封堵了,再用混凝土扣上一個密閉的蓋子,只是留下了可調節的出氣孔。
出氣孔的管道介面連線了風槍,就可以用有壓力的瓦斯氣體切割鋼材了。
以後,還要研製灌輸了瓦斯氣體的鋼瓶,也製作乙炔和氧氣,一些需要切割的工件就不用費勁的拉來這裡了,方便了製造業。
之所以用地底上湧的瓦斯,是因為大德國的工業剛剛起步,還沒有做到製造乙炔氣體配合氧氣使用的地步,只能是將就一個時期。
以後,萬家鎮的工部製備基地整體技術升級了,罐裝乙炔和氧氣也就研究出來了。
又該她忙乎翻譯資料了,這次是乙炔氣體的製作,想製作乙炔塊,就得先找礦,就是一種叫做氫氧化鈣的的石頭,用焦炭而煅燒產生。
她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人問到了,她也是推脫給了那些撰寫資料的人。不過,這是一個大方向,大方向被她指明瞭,聰明人就會慢慢破解。
鋼鐵廠和水泥廠這裡,可是有鼓風機和粉碎機了,還有女皇給的柴油機帶動的備用發電機。他們比照女皇給的資料,一看就可以明白了。
馬鵬領著的這些人,看到了石料研磨機,是十四馬力的柴油機驅動的,馬鵬他們也對這個感興趣,還有幾個同伴同樣感興趣。
當初,崩出柴油機的時候,女皇怕機器上面的銘文讓人看了露出破綻,因為上面寫的有機器的各種標準,功率,廠家的資訊,還有保修資訊。她不想惹麻煩,就把銘牌撬下來了。
至於有用的資訊,那是她重新謄寫在紙上的。
“陛下,十四馬力是什麼意思,是這個機器做的功等同於十四匹馬的力量嗎?”姜小麗問。
“是的,我當初和你們講過馬力的,十四馬力代表的就是十四匹馬的力量。”